在曹雪芹的《红楼梦》里,强烈的反封建思想是该书思想价值的重要表现。但这种思想并不是无中生有的,它当然与作者的天才有关系,但它同时也反映了前代思想解放的伟大成果。我认为那就是明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不但对当时的腐朽没落的封建思想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对后代的文人学士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想《红楼梦作》的作者曹雪芹,出生在官宦的书香门第之家,这方面应该比别人受到更多的影响。
“金玉良缘”和“木石之盟”
单一个性与双重责任的矛盾与冲突
贾宝玉的出生可以说是由于它的幸运而导致的不幸。它本来是女娃补天时剩一块顽石,只是时间长了受到日月精华才幻化为通灵宝玉。本来它是幸运的,因为它来到世间并没有受到人世的多少辛苦,而是降生在钟鸣鼎食的贵族之家。特别受到贾府权威的象征――贾母的疼爱与袒护。但事情往往有它的两个方面,整个贾家既然为贾宝玉的成长付出了那么多,很明显是因为他在很大程度上肩负了整个贾家的兴衰成败。因此,我们不妨可以这样说,贾宝玉自从出生那一天起,他的命运已经不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假如命运将贾宝玉铸造成一个世俗的人,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接下来的发展,贾宝玉的表现无疑是让贾上伤心失望的因为,他本是一块顽石,就它的本性而言,它并不需要肩负整个整个家族甚至整个国家的神圣使命。因此在《红楼梦》里,他表现为鄙视功名利禄,讨厌别人劝他平时“多注意 孔孟之道,”只有“从来不说这些混帐话的林黛玉才是自己的知己。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谓是“木石之盟”。
原始冲动与社会伦理的矛盾与冲突
《红楼梦》的成就不仅在于作者复杂高超的手法、穷形尽相的人物描写,也在于作者写出了人物的真实性、复杂性。林黛玉最后怀着对爱情的绝望,在寂寞冷凉的夹裹下香消玉殒,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宝玉没有能给黛玉最可靠的依赖。不可否认,才貌双全的黛玉是宝玉的最爱,但这种爱是建立在一个尙未弱冠的富家公子身上,这种爱是对以他父亲为代表的封建世俗的本能抗拒,是向往自由、清谈,拒谈世俗经济的天性使然。而不是生活的阅历、深刻的见解使然。
所以,体现在宝玉身上的自由思想,是一种朴素的自由,一种本能的自由,也是一种相互矛盾的自由。这种自由思想也决定了《红楼梦》的悲剧的结局,就是说到最后庆父不死谁也不是最后的胜利者,他们都在相互的斗争中付出沉重的代价。
继续阅读
- 语乐圈life
- 语文社区
-
- 关注公众号
- 优质资源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