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学的思想和感情性决定了代沟在师生间的知识传递、接受过程中产生更大的影响。
1.时代的发展使“代沟”现象变得更加的明显和突出。
“西风东渐”使思想意识的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当代学生接受知识渠道更加的多样,年轻人接受新知识的速度要远远大于成人,随着年龄的增大,人的思想会变得越来越保守,如世界小型计算机之父肯•奥尔森(Ken Olsen):,在他老年的时候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研制PC机(个人电脑)是一个错误,后来的电脑发展却以铁的事实证明他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说到此事时,比尔盖茨深有感触地说,他一定会吸取肯•奥尔森的教训,一定要在60岁以前退休。
2.“代沟”的影响
可能大大削弱甚至割断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使教师成为学生眼中的异类从而在课堂上各行其是。
语文老师在德育工作中的双重角色:一是学生的朋友,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导师,人生的领路人。因此在德育工作中要避免两个极端,一个是老师成为学生当中的老好人,做事没有原则,不敢得罪学生,这必然使整个班级的管理处于非常混乱的境地,另一个就是板起面孔教训人,认为“一日为老师,终身是父”,更有甚者以老师的特权打击压制学生,这样虽然在表面上得到了学生的配合,其实,他们大多数的时候是阳奉阴违。
语文学科知识的零碎性,审美性,广泛性,和作为为母语的特点,使学生不易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立刻理解和接受,因为语文是母语,他们从小就接触这一语言,而且学习语文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语文老师除非是非常的博学多才,是很难在学生面前竖立权威的。
3.德育工作关键是以情感人
不仅要以理服人,更重要的是以情感人,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成功跨越“代沟”。
语文老师要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对学生的传授知识的时候渗入自己的感情和看法,以申张正义,抨击邪恶。文学作品的鉴赏是对学生进行感情教育的最好切入点,当然也要引导学生与自己结合在一起,与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把向善动机转变为美好的行为和品质。
在许多人看来,语文教师在德育工作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中国数千年的思想文化编都是以文学的形式加以八传播的,其实这样的观点忽视了当代中学生的思想意识特点,我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点。对新事物的好奇与热烈追求,以及他们作为未成年人感性大于理性,使他们对传统文化一般是采取漠视态度。
德育工作在于潜移默化,在于言传身教,在于不经意间把教师对生活的理解,对真善美的追求传授给学生,从而达到感化学生,教育学生的目的。在当代经济大潮,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以及浮躁等等不良社会风气的背景下,语文教学更应该挑起德育工作的重担,“代沟”不可怕。
- 语乐圈life
- 语文社区
-
- 关注公众号
- 优质资源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