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的临近,班里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一个是看到了大学的希望,正满怀信心地向前冲刺,一是已经彻底地失去了信心,上课睡觉、吃东西、说话、看小说,趁着还没有毕业再在学校疯狂几天。
说心里话,对那些绝望的学生我现在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只是一味的批评甚至瞧不起他们,因为,这是毕业以来,我第二次带高三毕业班了,对一些后进生来说,我能真正体会到哀莫大于心死的含义了,如果抛却师生关系这一层,我们以平等的心态来看待这些学生,他们此时的这些不为让人满意的举止也是可以理解的。现在的他们几乎再也找不到希望的召唤,但是还要因为父母、学校老师的原因耐心地做在自己的位子上,我想让我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
如果我们把这些后进生完全看成一个不思进取、好吃懒做的人,这是和真实情况不相符的。高三,对一个普通中学的一个普通的应届班来说,成功的只能是少数,大部分只能面对失败的命运,有的可能是求学生涯里一生最大的失败,从此就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想起来真的有些心酸。
我相信“性格决定命运”这种说法,人的一生三分命运,七分拼打,班里这些后进生落得如此结果更多的是学生本人的原因造成的。
这些学生在进入高中的时候有很多在初中的成绩是很好的,起码有比较好的基础,特别是经常开学新生的军训,他们的向上充满了无限的激情,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都是很足的。这个状态可以持续到高一第一学期甚至是下学期,因为这个时候他们在学习中发现一些科目成绩不太由于平时用力不够,成绩不断下滑,或者是由于班里的学习气氛或者对老师的好恶等原因,有一些学科不太理想。
但总分在全班至少是中等偏上的,而且有的时候可能考个班里一、二名。于是觉得高中没有什么,慢慢地消去了原来的激情,或醉心于交友,或热衷于武侠、言情,或沉缅于游戏,觉得反正成绩还是差不多,所以对家长老师的提醒甚至警告总是不以为意。
到高二上学期或者下学期的时候,忽然觉得自己的某一科成绩或者总成绩有些不像话了,就开始奋起直追,有些学生成绩是上来了,有些学生成绩没有起色,于是干脆有些放弃了,不喜欢的课也不听了,有些学生虽然想“改邪归正”,但由于对小说或者游戏陷的太深,终于不能自拔,只好将错就错了。
高三上学期,学生的都有一个对自己的明确定位,这时,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了,好的学生不用管,他们都知道奋力拼搏,后进生,真是绞尽脑汁,根本没有多少作用。
纵观后进生的学生,他们也有过理想,他们也确实奋力拼搏过,但他们在应该拼搏的时候没有去拼搏,这样就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后来再想拼搏的时候已经是无力回天了,这里面的原因有他们个别同学的自制力不强,有些是对上学没能一个正确的认识,没有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强大而持久的动力,所以在求学的过程多少出现迷茫。
- 语乐圈life
- 语文社区
-
- 关注公众号
- 优质资源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