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群振 4月 24, 200809:31:06教学心得2,946阅读模式

在高中语文科的学习向来是大家争议最多的一门学科,因为语文作文一门综合的语文学科,它有不同于其它学科显著的特点,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学生的语文成绩的提高和他们在这一阶段的学习并没有多少明显的关系性。语文学科的这一点,不仅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的很大的影响,对任课的语文教师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些语文教师认为语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教的好与不好都没有多少关系。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出现对自己的工作敷衍塞责的情况。

我觉得,这完全是一个放纵自己惰性的借口,语文的学习当然有其偶然性,当然也不是说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就可以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放任自流了。相反,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对学生的语文指导采取审慎的态度。

一、“有所为”

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有很大的个性,我们有所为: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语文学科上,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梳理上,对学生文化常识的讲解上,对学生语文兴趣的引导上,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介绍和启发上。教师有所为,就是要学生具备最基本的知识体系,学习语文采取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学习的方法,至于学生能不能在上一次考试时取得好的成绩,就要看学生自己对语文的悟性,和对近期知识的把握。所以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们首先要有那种超越个别考试成绩的勇气和魄力,才能引导学生对语文成绩有一个客观、公正的看法。

二、“有所不为”

当然,语文教师还要“有所不为”,语文学科知识视野的广阔性,语文试题要求学生具备的对情感的体悟性,决定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很大的自主性,那么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包办所有的事情,不能一股脑把所有的知识在短时间内传授给学生,也不能把自己对课文、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当然教师也不能强迫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强加给学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接受知识,消化知识,感悟知识,而且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时间,特别是学生进入高三之后,学生的课下时间是少而又少,光靠学生在课下对所学的大量知识消化吸收是不现实的,特别是作为弱势学科的语文,更是异想天开。

一个语文教师一定要认真地贯彻“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才能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提高学生的语%E

继续阅读
  • 语乐圈life
  • 语文社区
  • weinxin
  • 关注公众号
  • 优质资源
  • weinxin
  • 本文由 发表于 4月 24, 200809:31:06
  • 除非特殊声明,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
写给高二15班同学的一封短信 教学心得

写给高二15班同学的一封短信

——开学前,致即将返校的你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虽然未曾谋面,但一想起我将要和可爱你们一起渡过两年不平凡的岁月,我就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于是写下来一些可能不太完美的话和你们共勉! 开学了,不必焦虑...
庠序之教解释梳理 教学心得

庠序之教解释梳理

关于孟子作品《寡人之于国也》中“庠序之教”两类学校的解释人教版教材与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不同。经过梳理,教材的解释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