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魏书生的报告,的确是有很多启发。他的成绩来自于体制,他说自己成功的最大的秘诀在于两个字:商量,我觉得这只是一个,或者说是第一步,我想商量后所定下来的制度才是真正出效果的地方。这要从魏书生的班级管理说起,从下级日报到班级各项任务的承包,都是大家经过商量读者讨论的内容,所以大家执行起来就会减少很多阻力。这这种制度能执行下来,有一些特殊的原因。一是他所教的班级是小学初中,所以时间可能相对宽松一点,二是他和他的班级所制定的制度又是那样的完美。
在学生面前,我以前甚至是在现在总想做一个思想的启迪者,但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为什么呢?也许是因为,我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方式太少,太单纯,只会启发,其实,道理他们是都懂的,但是他们缺乏一种外在的机制或者压力来督促他们完成自己的任务。这个机制或者压力就是教学体制。
对于高中来说,这种理想机制的建立在高中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困难:这里面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高考,另外我还感觉到学生以前学习习惯的惯性也是建立这种机制的强大制约因素。但我还是应该从方面入手着手以后的工作。也就是说,对于一些学生,特别是一个习惯不好的学生,我们只告诉他应该做什么是不够的,甚至告诉了他们怎样做依然还不够,而是应该出台一套制度,一套奖惩制度,去督促学生做,这样才能出效果。
- 语乐圈life
- 语文社区
-
- 关注公众号
- 优质资源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