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卷回来的老师,一个常挂在嘴边的话题就是四不象作文,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议论文当中,一般的模式是一个故事加一段议论,论人看后不知道写的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对这种现象现在我谈一下自己不成熟的见解。
“四不象文章”首先是由于学生缺乏明确的文体意识造成的。这与平时老师的教学有一定关系,更是与高考的指挥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当中的一个难点,一句“文无定法”不知道让多少中学语文教师一提起作文就不知所措。而作文的文体是学生在最初学生学习作文的时候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而作文教师的教学往往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因此,对学生文体意识的加强不会进入作文老师的视野。
当然,这种“四不象的文体”与高考的指挥棒的联系也是十分的紧密。给作文打分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由于作文是一种充满独特的审美性、情感性、创造性的个性化思考成果,决定了它一旦形成就形成了它唯一性和独特性,因此它不能像其它试题一样有统一的或固定的答案,这就给作文的批改带来的很大的困难。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感指向和审美倾向,对于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评卷老师可能会给出不同的分数,因此,对于作文评改来说,虽然有严密的评分标准,但也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以前甚至出现了作家的下水作文被判为不及格的事情。一篇有争议的作文被判为跑题或不跑题前后可能悬殊二十多分。而高考分数关系着老师的教学成绩,更关系着学生一生的命运。高考改卷期限短,任务重,据说高考改卷每一分作文判分只花去十几秒的时间,再加上天气酷热,不是所有的高水平作文都一定能得高分。那些与改卷老师的思路或观点一拍即合的学生的作文很容易脱颖而出,而那些写法独特,语文和主题都比较含蓄的作文很可能被跑题。为了避免作文被判为跑题,于是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就采用了一种功利性做法,让学生在文章的开头结尾甚至每一段都用议论性的语言点明自己的观点或意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四不象文体的的泛滥。
当然,四不象文体的出现还有学生自己内存的原因,作文是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的考查,对于当前多数学生而言,他们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也缺乏一定的人生阅历,写文章的时候既没有典型的事例可举,不没有深刻的道理可说,于是一个事例加一点议论就成为许多学生作文时惯用的伎俩。
当前的报刊杂志也充斥着大量的四不象文体,对学生写四不象文体也有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
怎样才能避免学生写四不象文章呢?那就要针对以上的几点原因对症下药。
一是在平时进行写作练习的时候尽量避免过于功利性。二是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要有一种不写四不象文章的意识。三是教师在批改作文的时候要注意批语的措词,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写的是什么文体的文章。四是要把作文教学与社会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利用大语文思想进行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开阔的视野和思想的深度。
- 语乐圈life
- 语文社区
-
- 关注公众号
- 优质资源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