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高中语文视角

群振 7月 12, 200821:27:19教材资料3,252阅读模式

【摘要】在素质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语文教学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的格局仍然具有一种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素质教育说到底不仅是一种技巧的操作,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一种理念的贯彻,更是一种由浅入深的实践过程。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审视素质教育,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去开展语文教学,素质教育与语文教学的紧密结合,使二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

 
【关键词】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

一、语文教学贯彻素质教育的优势

 语文素质主要包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属于社会文化素质的范畴。但如果从本质上看,一个人的语文能力,至少还反映了他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可见,语文素质是人的多种素质的综合反映。因此,著名数学家、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教授招生首考语文,不合格者坚决不予录取。就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语文学科在众学科中的基础作用。有些大学生甚至研究生也许科研水平很高,但有的连一篇论文也写不出来,正是由于语文基础不过关。如果把学生的整体素质比喻成一个高耸的塔,那么语文就是这个塔的底座。

语言文学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人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语文教学为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供了有力的凭借。语文教学使学生理解能力得以训练,自主意识得以强化,鉴赏能力得以提高,高尚情感得以熏陶,从而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素质,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地位,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进一步凸显了语文学科的优势。

 二、素质教育中的阅读视角

 语文教学内容涵盖了一个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各个层次的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等。阅读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个人所处时间、空间的局限,人平时吸收的知识较少部分来自于人的经历和实践,大部分来自阅读。经常阅读就可以更多地继承前人的思想、知识、方法等。中国自古就崇尚读书,“开卷有益”“韦编三绝”“十年寒窗”“凿壁借光”“行万里路,破万卷书”等成语都是说古人勤于读书的,而正是这般苦读,才有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博通古今”、“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这一类的赞语。“书是人类文明的“集成块”,读书的多少、效果的好坏,几乎成了一个人文化素质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结合主要体现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教材课文的精读,对古圣先贤的经典著作的阅读,对现当代作家鲁迅、胡适、茅盾、贾平凹等文学大家作品的选读,完成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上从《诗经》下到金庸的武侠小说,奠定现代中学生思想基石。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涉猎外国名著和当代作家如余秋雨、韩寒等作家的作品。阅读教学要建立大语文思想,摆脱高考功利性,及时给学生介绍经典名著,建立读书会,举行朗诵会,引导学生品读语言、玩味意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知识得到丰富,心灵得到熏陶,意志得到磨练,境界得到提升。

长期漫游艺术的海洋,自然会使人逐渐脱去尘俗而达到清新高雅的境界的,也就是说,阅读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使学生能清晰分辨雅与俗、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在生活中多了一种高级的精神陶冶与享受。

 总之,重视阅读,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习惯,在当今的教育形式下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关系着一个民族的文明素质的水平,关系着以创新为主旋律的改革大业的发展。

 三、素质教育中的写作视角

《新课标程准》认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内容无外乎四个方面:听、说、读、写。而写作处于整个语文教学的终端,它体现了语文学习对学生的最高要求。不论是宏观意义上的交际需要与传承文明,还是微观意义上的各种应用文体与个人的表情达意,写作都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的最高形式。

 

素质教育的归宿应该是最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感化、塑造。学生的写作活动其实就包含了对学生德、智、体、美、劳教育的全方位覆盖。写作的本质是“得之于心,发之于口,诉诸于手”的高级的思维活动,成功的写作活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完美体现。中学生的写作主要分为三个类别:一是日记、周记,二是由于课时安排进行的作文训练和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的作文训练。三是高考作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对学生的写作活动进行正确的引导,引导他们抒写积极健康的情感,竖立远大的目标;引导他们在写作上对先进思想,高尚人格的讴歌,对优美语言,完美作文的形式的探讨,他们不断地加深对写作规律的把握和提高运用写作规律的技巧。这样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会在德、智、美等方面等到熏陶,从而获得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体验和感悟是最好的教育”,“‘用’是最好的‘学’”,素质教育的写作视角不仅包括学生在平时和考试时培养和形成的综合素质,学校和语文教师更应该把视野投向更广阔和文学创作和艺术创作的天地。衡水中学的成功经验应该给每一个学校和教师以深深的震撼。该校为配合语文学科话剧单元的教学而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把课堂设在舞台,让学生在参与中成长,在表演中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通过演话剧、看话剧,加深了对教材中剧本节选内容的理解,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经过演出,学生个人特长也得到了发展。

 

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主要通过外在的培养熏陶,通过社会和学校这个外在环境的“风而化之”,对学生的智力和人格加以外在的引导,激活学生潜在的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坚守;另外就是通过内在的反思自醒,通过学生社会实践,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重新调整自己的理想追求。学生的写作活动可以成功地打通学生“外化”与“内醒”的界限,把自己的内在理想和外在社会的要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迅速地提高自我,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的根本宗旨。

 四、素质教育的高考视角

高考是对学生一生影响最大的一次考试,所以学生最重视,准备最充分,身心最投入。高考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次检阅,其实也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积极完善自我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渠道。以高考为切入点,包括高考试题内容的选择和备考过程的教育渗透。

“高考,一方面要有利于高校选拔合格人才,一方面要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高考试题内容的选择对广大考生来说,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它涉及到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考查。学生为了成功地跨越高考,会认真地按照高考的要求来框正自己的成长。

 高考语文试题主要包括“语言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表达能力”三个方面,涉及到学生的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和层次。特别是高考试卷里“文学类散文的阅读”,“诗歌鉴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诗歌鉴赏”一般是选取的材料以“亲情、思乡、离别、理想追求”等为主题,“文言文阅读”一般是选择一个古代正面的人物,一般是忠君、耿直、清廉、义气、文韬武略的人物。写作试题一般如诚信、互助、坚强、高尚、责任等话题的探讨。这本身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人生境界有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引导学生备考过程中,要把高考试题的外在要求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导学生自觉地按照高考的要求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实现人的长足健康的发展。对学生来说,高考可能是一次成功教育,也可能是一次挫折教育,不论是哪种情形,它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怎样在高考面前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怎样在高考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应有水平,不仅是一个智力问题,更是一个心理素质问题,它是对一个人智力、毅力、体力等全方位的考查。一部分学生会在高考这个大熔炉里锻炼自己过硬的素质,成为一个与现代化需要的四有人才。

 五、素质教育的道德视角

 素质教育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发展的现实,越来越意识到道德素质教育重要地位。《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语文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笔者在这里以诗歌教学中对学生道德素养的渗透为例,谈谈语文教学过程对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引导。

 “诗歌以高度凝炼的语言,集中地反映现实生活,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诗歌教学以其独特的方式与魅力成为实施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我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诗歌的发展源远流长。从《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及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不论是对爱情的美好抒发,还是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无不彰显不朽的人格魅力和艺术价值。在平时的诗歌教学中,通过诗歌品读、朗诵、鉴赏甚至写作诗歌的尝试,都会使学生陶醉在诗歌创造的美好意境当中,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语文教学内容涵盖文、史、哲多个层面的内容,具有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强调知识的传授与积累,还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笔者认为,道德教育应该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基石,它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前提,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明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对于素质教育,语文教学是一个广阔的舞台,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克服应试教育的各种弊端,以长远发展的眼光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在听、说、读、写以及在高考应试的各个环节都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出发点和根本归宿。“百年大业,教育为本”,教育是功在当今,利在后世的事业,由于语文学科教育周期长,见效慢,每一个语文教师更应该有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遗余力地推动素质教育向前发展,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浅析素质教育》 石蕾
《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敖铭英
《谈谈语文高考命题的创新与继承》 王大绩
《浅谈诗歌教学与道德教育》 刘瑞忍
《河北省衡水中学探秘》杨占苍、唐文博、张永、董安民

继续阅读
  • 语乐圈life
  • 语文社区
  • weinxin
  • 关注公众号
  • 优质资源
  • weinxin
  • 本文由 发表于 7月 12, 200821:27:19
  • 除非特殊声明,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
新高考成语填空必会成语分类汇编! 教材资料

新高考成语填空必会成语分类汇编!

一、描写处境困难  战胜挫折取得胜利 1.哀兵必胜: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哀”是悲愤、悲壮之意,不可理解为“悲痛、悲哀” 2.安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