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基础知识测试小卷答案

群振 11月 25, 200819:35:52教材资料3,249阅读模式

一、1.A(点燃灯烛来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剽”读“piāo”,“落”读“lùo”,“血”读“xuè”)

2.B(繁缛,绿草如茵,要言不烦)

3.C(焚琴煮鹤:把鹤煮了吃,拿琴当柴烧,比喻做杀风景的事。 A.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B.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凡是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D.戛然而止:突然停止,多指声音。)

4.C(A主谓搭配不当B句式杂糅 或去掉“对”,或去掉“被”D可以堪称,赘余;)

5.A

6.C("水晶帘"是比喻,整个水面被风吹得泛起微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

7.C.属:连接

8.C.(都是放在后置的定语之后,相当于“的”; A前一个是“而且”,后一个是“暂且”;B前一个表转折“然而”,后一个为“这样”; D前一个是代词“他”,后一个是时间词词尾,不译。)

9.B(民赖(苏轼的因法便民)以安)

10.D(①是皇帝买灯的原因 ④是卒长的行动 ⑥是被贬后的生活

11.A(朝廷压低价格买灯办灯会,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劳民伤财。苏轼委婉的说老百姓不能明白皇帝为了让太后高兴而办灯会的孝心)

译文:

熙宁四年,适逢元宵节,皇帝下令压低价格为宫中购买花灯。苏轼上书说:“您哪里是自己喜欢看花灯呢?您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让皇太后高兴罢了。而老百姓却不可能全都明白您的用心,都认为您是为了满足眼睛观赏这样小的需要,夺取了他们吃饭穿衣所必需的钱财。这件事很小,但它的影响很大,希望您收回这个命令。”皇帝于是下诏停办这件事。当时王安石正在创行新法,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面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做了杭州通判。

这时新的政令一天天下达,苏轼在杭州任上总是利用新法中对百姓有利的内容造福百姓,百姓们因此生活安定。调任密州。司农下令实施新法,不按时施行的人按违反国家制度判罪。轼对提举官说:“违反制度的判罚,如果是出自朝廷,谁敢不听从?如今命令出自司农,这是擅自制定律法。”提举官害怕地说:“请您先不要追究这件事。”不久,朝廷知道这个法令危害百姓利益,于是下令废除了它。

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 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雨日夜不停,没有受损的城墙只有三版。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又向朝廷要求调来服役的人,加高修筑旧城墙,修筑木制堤岸,用以防备洪水再来。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调任湖州,因为有一些不便于民的事情不敢明说,就写诗暗示,希望对国家有所帮助。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从他的诗中挑出一些词语,断章取义牵强附会说苏轼的诗是在诽谤朝廷,把他逮捕押赴台狱,想置他于死地。案件审问了很久也没有判决。神宗非常喜欢苏轼的才学,安排他担任黄州团练副使。苏轼与黄州的田父野老,一起生活在溪旁山间,在东坡修筑房舍,自号“东坡居士”。

二、答案:

(1)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3)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

继续阅读
  • 语乐圈life
  • 语文社区
  • weinxin
  • 关注公众号
  • 优质资源
  • weinxin
  • 本文由 发表于 11月 25, 200819:35:52
  • 除非特殊声明,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测试小卷 教材资料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测试小卷

一、每题8分。注意:请把所有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第11小题后面的横线上,否则视为无效。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树茎(jīng) 桔(jié)梗 钉(dìng)扣子 焚膏继晷...
新高考成语填空必会成语分类汇编! 教材资料

新高考成语填空必会成语分类汇编!

一、描写处境困难  战胜挫折取得胜利 1.哀兵必胜: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哀”是悲愤、悲壮之意,不可理解为“悲痛、悲哀” 2.安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