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就像孩子,总有不听话的时候。学生不听话的时候就要进行批语、教育甚至训斥。我不知道教育同仁都是用什么样的理由劝诫学生好好学习,最近我发现,我教育批评学生常常是一句脱口而出的口头禅: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是怎样怎样的辛苦,操劳,我们的父母看到我们在这样好的学习环境里却不学习又会多么的伤心……
记得有一次校长检查工作的时候,碰到几个学生在晚自习时间打牌,非常气愤,甩下一句话就走了:“什么也不用说,想想我们的父母!”
我想这句话可能是许多教师用来教育学生的最常用的一句话,但我发现这样的一句话的效果却不得不令人反思,根据学生的表情,有的有些震撼,有些无动于衷,有的却极其的反感。为什么?以后,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是不是只有这样一句话?
现在的问题是,有些学生为什么会无动于衷甚至反感,我们当然不能否认大部分学生的父母就像我们认为的那样,他们为人父母,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做事光明磊落,他们堪称孩子们的模范、表率。他们的条条皱纹、丝丝白发,他们满是老茧的双手,他们期待和鼓励的眼神,他们勇挑家庭重担,他们婚姻幸福,家庭美满等等。
但,不是所有的所有的学生都有这样的父母,他们的父母可能是贪污犯,可能只顾自己的幸福而抛弃了孩子,他们可能以前过于溺爱孩子,现在因为无法管教而放任自流,甚至有的学生是孤儿,说起父母只能勾起他的忧伤,他们母亲可能刚刚被他的无情的父亲抛弃等等。
所以,父母的辛苦,不是教育任何孩子的万能良药,不然可能适得其反,达不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 语乐圈life
- 语文社区
-
- 关注公众号
- 优质资源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