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的自我角色意识

群振 1月 17, 200922:27:37教学心得3,687阅读模式

今天上课的时候,我在讲台讲正讲得带劲,一个学生冷不防一句“什么呀,怎么样了”打断了我的授课进程,话语里传达出的那种不屑、不耐烦大大地刺激了我,我立刻停下来,狠狠地看了她一眼:“少废话,你不知道我说的什么吗?你在干什么?”在我咄咄逼人的训斥下,她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事后的确是有些后悔,自己不应该那样凶,吓着学生那就麻烦大了,当然,自己的失态也给学生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近来后来随着师生间发生的一系列恶性案件,我在处理学生关系的时候是小心又小心,但还是发生了这次不愉快的事件。我觉得,我可能对学生的那句话存在误解。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过程中,师生的自我角色意识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所谓的”师生自我角色意识”,指师生交往过程中所应该具有的师生对各自的角色特点保持一个清醒意识的能力。比如教师学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份,意识到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相信很多教育工作者在心理上也不自觉地担当起父母的角色。再说刚才那位学生,她可能没有意识自己的学生身份,估计是错误地当自己是在家里,所以在课堂上与老师交流时说话过于随便,而作为老师,在与学生相处时,处理事件过于感性,在课堂上对学生大声训斥是老师的一种失态,忘记了教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时时刻刻记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在处理与学生关系的时候,不能只图一时痛快,更不能公报私仇,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更会在学生中间形成不良甚至恶劣的影响。

教师虽然担当着父母的角色,但教师毕竟不是父母,教师可能远远没有父母了解自己,教师也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爱好习惯,不习惯学生的表达习惯。对一个学生来说,父母也许只有他一个人,所以在精力和爱上会倾注很多,而教师面对的是整个班级,甚至是两个或者更多个班级的学生,所以,要求教师像父母好样理解自己是不现实的。

教师虽然具有朋友的角色,但教师毕竟不是单纯的朋友。由于年龄的送别,阅历的不同,教师也不可能与学生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平等。因为教师首先是一个教育者,他们担负着神圣而艰巨的教书育人的使命,学生有了痛苦可以找老师倾诉,但老师的痛苦可能很多情况下无法找学生倾诉。所以,在某种程意义上,老师与学生的角度不是对称或者对等的,他们各有特点。所有师交往过程中,一定要具有鲜明的角色意识,只有这样师生交往才能充满愉快,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继续阅读
  • 语乐圈life
  • 语文社区
  • weinxin
  • 关注公众号
  • 优质资源
  • weinxin
  • 本文由 发表于 1月 17, 200922:27:37
  • 除非特殊声明,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
写给高二15班同学的一封短信 教学心得

写给高二15班同学的一封短信

——开学前,致即将返校的你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虽然未曾谋面,但一想起我将要和可爱你们一起渡过两年不平凡的岁月,我就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于是写下来一些可能不太完美的话和你们共勉! 开学了,不必焦虑...
庠序之教解释梳理 教学心得

庠序之教解释梳理

关于孟子作品《寡人之于国也》中“庠序之教”两类学校的解释人教版教材与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不同。经过梳理,教材的解释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