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上课的时候,一个女生一开始就趴在桌子上一动不动。我站在她旁边提醒她半天,她才一脸不耐烦地坐好,很生气地说:“人家肚子疼。”意思是她肚子疼应该在课堂上趴着睡觉,老师提醒她是老师不对。
当然,我当时也是不打一处来,谁知道你直肚子疼啊,有病就应该去看医生,不能在这里趴着。还是谢天谢地,她终于给了我一点面子,勉为其难地坐起来一小会。虽然很快又趴下了,也算给了我一个台阶下,我也懒得问她了。
办公室里经常有看望学生的家长过来,对着一个老师就问,那个张某某在几班?李某某在哪里。我们只好问他们所问的人学的是文科还是理科,是复读班还是应届班等等。不难理解,在家长的眼里,孩子就是一个宝。作为老师当然也应该把他们的孩子当成宝看待。但是,老师的能力、精力有限,规模一般的学校都有几千个宝,老师怎么能看过来啊。
有些学生也把自己当成宝,动不动就撒娇,耍脾气。有的时候非常任性,又是大叫大嚷,又是哭爹喊娘,又是摔书,或者扬长而去。
我觉得学生之所以有这种表现,一方面与性情、修养有关系,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一种角色错位。就是把老师当成自己的父母。昨天,我上课的时候,就曾经借题发挥说,撒娇的事只能在家,一旦你的却踏出家门,就不要再有撒娇的打算了。
我觉得学生应该在上学期间上一个怎样顺利与老师沟通的课,这样师生之间就会最大程度地避免误解,走向师生关系和谐的良性循环。比如父母与老师的异同,怎样向老师表达也能避免误会,哪些方式容易引起老师或者他人的误会等等。当然,要有对老师的基本的礼貌,也要有一个学生基本的素质,不然,一切免谈。
另外,老师也应该多学习沟通方面的书籍。只是,老师作为成人可能还是比学生做得好一些。学生的这个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往往会被大家忽略。
- 语乐圈life
- 语文社区
-
- 关注公众号
- 优质资源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