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轼«蝶恋花»下阕的手法

群振 3月 9, 200922:22:58教材资料5,349阅读模式

今天做题的时候碰到这样一个诗歌鉴赏题:

1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蝶 恋 花 苏 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在词史上,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在这首词中,作者把两种风格融合在一起。请你结合此词上阕的内容作简要的赏析。(4分)

(2)作者平时所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请你结合此词下阕的内容分析作者采用何种表达技巧体现这一艺术特色的。(2分)

网上出现的答案:

答:(1)此词的上阕用旷达之语写暮春景色和伤春情绪。(2分)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反映了自然界的新陈代谢,给人几分悲凉之感;二三两句把视线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自然舒畅;四五句先一跌,后一扬,絮飞花落令人伤感,但结句又是何等的旷达。(2分,意思相近即可)(2)词的下阕运用"顶真格"使词意一气呵成。(1分)一二句的"墙外"与三四句的"笑"首尾相连。(1分)

群振觉得第一问的答案肯定没有问题,但第二问的答案就有些勉强:顶真格,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这种辞格叫顶真,也叫联珠。分词与词的顶真,短语与短语的顶真,句子与句子的顶真。比如:严志和一见了土地,土地上的河流,河流两岸阴湿的涯田,涯田上青枝绿叶的芦苇,心上就漾着喜气。所以苏轼的这首词的下阕不能算作顶真,而是运用了跌宕、对比和双关的手法。当然,结合第二题“行云流水”的风格暗示,答跌宕最合适。所以,第二问可以这样问答:

词的下阕的内容运用了有所跌宕的手法。“墙里秋千墙外道”,由墙里到墙外;“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由墙外到墙里;“笑渐不闻声渐悄”是写墙里的情形,“多情却被无情恼”主要是写墙外的“我”的情绪。从而形成一种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艺术效果,体现了词人思维的微妙而丰富的变化,寓意深刻,发人深思。

继续阅读
  • 语乐圈life
  • 语文社区
  • weinxin
  • 关注公众号
  • 优质资源
  • weinxin
  • 本文由 发表于 3月 9, 200922:22:58
  • 除非特殊声明,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
新高考成语填空必会成语分类汇编! 教材资料

新高考成语填空必会成语分类汇编!

一、描写处境困难  战胜挫折取得胜利 1.哀兵必胜: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哀”是悲愤、悲壮之意,不可理解为“悲痛、悲哀” 2.安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