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幸做了一次护花使者,今天下午竟然莫名其妙地跑到了清丰县的普照寺,先说一下,可不是“普救寺”,今天没有“西厢”故事,呵呵!
现在先引用一下百度知道上的“普照寺”的介绍:
“普照寺原名圆明寺,位于清丰县城西南隅,始建于唐上元元年(674年),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改为普照寺,建有大殿、禅房,元末为兵燹所毁。 明洪武年间进行复修,并建天王殿、水陆殿等二百余间。1933年年改为中山公园,辟建戏楼、假山、月牙河等。1938年,园内建筑惨遭日寇破坏。1949 年,中共清丰县委迁于此处办公,现仅存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建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面积248.92平方米, 单层庑殿式,绿彩琉璃脊顶。殿面前壁由朱漆木格扣合,殿内为纵四横六合抱明柱排列,正面铸有丈高铜佛三尊,四周泥塑罗汉十八尊,造形奇特,神态各异。四壁 浮雕唐僧西天取经故事,造物神奇,表情丰富。内顶作圆形图案,沥粉金龙四条,正中绘有八卦图,显示明代中期佛道两教相结合的趋势。整个大殿,设计严雅,雄 姿巍巍,彩绘秀丽,其建筑之高超,工艺之精美,充分体现了清丰县人民的聪明才智。
普照寺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经沧桑,几遭毁坏,寺内旧迹 多已无存,大殿满目疮痍,殿内文物被劫一空。为了加强保护,借以发展民族文化,1980年有关部门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 位,并拨款15万元,用木70余方,将大殿修葺一新:飞檐挑角,气宇轩昂;红墙绿瓦,相映生辉;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珍禽瑞兽,栩栩如生,再现了明代木构 建筑巍巍雄姿,其宏伟壮观甲于濮阳一市。”
现在,中共清丰县委已经迁出,这个地方成了佛教徒和俗家子弟念经、打坐的地方,当然这个地方的香火也比较盛。
门口牌坊威武高大,只是它身临闹市,让了些让人肃穆的环境
掩映在苍松石柏里的大殿多了份庄重
大家聚集在门口看法事,在这个世界上,置身事外的是屋里的僧人还是门外的看客
历经沧桑的大成宝殿,在向我们叙说着一个个久远的故事
钟鼓和鸣,诵读之声不绝于耳,的确可以涤荡人的心灵
用心良苦的母亲是让孩子多一种经历还是帮她寻找摆脱困苦的良方?
“普照寺”,从濮阳市坐清丰城乡公交2元,然后再花1元,坐三轮到当地所谓的“大寺”或者“老县委”就到了,它可能是清丰县唯一的文化古迹了。
- 语乐圈life
- 语文社区
-
- 关注公众号
- 优质资源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