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句话向人们昭示了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它教会了我们不达到完美的境界绝不停止自己的努力。我们要向那个完美的境界不停地奔跑。
一代书法大师王羲之的艺术追求是“止于至善“最好的诠释。他为了达到书法超高的境界,临池练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雨的洗礼,有过多少次想要退缩的念头。但他最走了下去。当一池清水变成墨池时,他成功了。从此他成了当时的“书圣”,也成了中华民族永远的“书圣”。不仅是他那行云流水般的字体,飘逸而有力的气势感染了人们,而且他那为了达到至善至美的精神之花将永远开在中华大地,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张瑞敏起初建立海尔集团时,曾遇到经济危机,可谓在企艰难运行时犹如火上浇油,他们制造的电冰箱有几万台出现了质量问题。如果将这些冰箱投入市场,那将严重损坏“海尔”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如果将他们砸碎,那“海尔”将遭受巨大损失甚至面临破产。但张瑞敏下令销毁所有冰箱,他说:“我们的质量一定要达到完美无暇。”逐渐,海尔以完美的质量保证成了中国的龙头企业。
中国很多古人的一生都在彰显着止于至善的精神。庄子的道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那种心如止水/逍遥的思想让人折服。他一生都在追求这种逍遥,放弃了做官,放弃了与友人举杯相属。游戏人间的欢声笑语,放弃了世俗的纷争,选择游历山水,品悟人生中那种逍遥的境界。经过不知多少年的努力,在他的脚下变成了一道平夷之地; 大海的滂渤, 也失去了浩翰之势。一切的一切都如过眼云烟。最终达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至高境界。他做到了至善。
人生要有一个完美的境界,这是我们一生应为之奋斗的目标,我们因这个完美的境界而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也许一路走来会风雨兼程,但我们要用最大的热情云追求它,会最终止于至善。这时花儿为会我们而开放,鸟儿会为我们和鸣。朋友们,让“止于至善”的目标伴着我们的舞步舞出人生的最美的舞蹈。
止于至善
一考生
勇敢的雄鹰总是冲向最高的天空,才有了搏击长空的豪壮;
挺拔的苍松总是伸向最大的空间,才有了傲然屹立的坚实;
晶莹的浪花总是舞出最美的自己,才有了此起彼伏的激荡。
立地擎天的人,只有生无所息的精神,才能造就完美的自己。止于至善的决心,才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
此刻我想到了凡高。终日在阳光下葵花园里涂抹的“疯子”。他是如此疯狂,如此的痴迷,只为那心中的理想,外界的不幸他看不到眼里;生活的艰苦,他不放在心上,只为梦中那片金黄。三十七年的生命是短暂的,不停的奋斗是久远的,太多的挫折与磨难未能让他停止手中的画笔,世俗的眼光又算得了什么?“绘画是我生命的一大部分,为了他,我甘冒抢劫理智的危险。”他这样的投入,但上天却只给了他三十七 年的光阴,作为现代艺术的追求者和殉道者,他生前不停止的奋斗让他在死后得到了世俗的赞美和褒奖。时至今日,他的《向日葵》仍在艺术的殿堂中熠熠生辉。
凡高是伟大的,他的伟大源于他永不止息的追求和努力,正是因为这才造就了他完美的价格和不配的成就。
写到这,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的先师孔子。他那生无所息追求至善至美的精神至今仍感召着世代的中华儿女。
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孔子的一生是不幸的,但一切的苦难从未阻挡住他传施仁政,教人喻世的步伐。他只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数十年间,周游列国,播洒仁爱的种子,他跑破的鞋底,走短了春秋,话断了历史也说干了嘴唇,只为国家能和平,生灵不再涂炭。于是他选择了在路上,,永不止息,不停奋斗。
历史还了孔子的汗水,他的仁义虽未得实施,但他的教书育人诲人不倦地,生无所息,永不停止奋斗的精神,却为后代世俗敬仰,“大成至圣文宣王”的称号他当之无愧。
这样一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老人在短暂人生历程中充分体现,才能让自己的情感长期化至至高境界,教师一个完整、完善的人。
生无所息,止于至善。
继续阅读
- 语乐圈life
- 语文社区
-
- 关注公众号
- 优质资源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