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振按语】
前天收到《作文周刊》的样刊,我的这篇文章发在了《作文周刊》2009年第39期上,现在也把它放在网上,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导语】
相对于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六十年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我们这个在艰难困苦、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的新中国来说,的确不平凡,实在不简单。
抚今追昔,六十年的变化可谓沧海桑田。衣食住行,农林工商,北京奥运,神州飞船,我们从无有,从大到强,我们靠着一份执着、坚强,靠着一份拼搏和信念,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走出了东方文明古国的奇迹,走出了一道世界最亮丽的风景!
在这些不平凡的岁月里,我们用勇气征服了洪水,用智慧战胜了非典,用热情融化了暴风雪,用团结扛住了5.12地震的严峻考验!中国的六十年是分秒必争的六十年,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六十年,山河重逢一甲子,见证奇迹六十年!不简单!
在举国上下为迎接六十年华诞而欢呼雀跃的神圣时刻,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感到幸运,因为我们目睹了新中国的茁壮成长;我们感到自豪,因为我一次次听到来自西方列强的称赞!六十年,不简单!
此时此刻,几多感慨,几多触动,它化成情感的激流,化作诗意的文字,在你我的心扉放纵!
【选文赏析】
喜看沧桑六十年
佟青
六十载的沧桑,六十载的风雨,六十载的探索,六十载的开拓,六十载的坎坷,六十载的不懈追求……六十载啊,这是一部祖国母亲用汗水书写的厚重的史册,是母亲用汗水血水浇灌的鲜花。
回望六十年前,华夏大地战火纷飞,满目疮痍,伤痕累累,是中华儿女的振臂高呼,凝聚了万千的救国力量。无数志士仁人用他们殷红的鲜血浸染漫漫长路,才终于换来了中华民族的重新屹立。时间抚平伤口,奋斗赢得掌声,六十年后的中国傲立东方。
我们骄傲啊,改革开放谱写的新歌。港澳主权的成功收回,洗涮了百年的心酸血泪史;各种首脑峰会的相继召开,无不显示了中国政治大国的重大影响,中国国际地位得以重塑。新世纪之初,经过各方努力,WTO向中国敞开了大门,世界经济活动纷纷在中国开展,中国经济列车驶向发展的快车道。中国走向了世界,世界拥抱了中国。自2005年起,神舟系列飞船相继出征浩渺的宇宙苍穹,实现了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飞跃,也树立了人类探月史上的里程碑。
2008年奥运圣火在中国熊熊燃烧,各族人民热情高涨,喜迎八方宾客。一时之间,北京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中国成为世界的中心,悠久的历史文化远播四海。8月8号定格为奥运历史上永恒而绚丽的风景。2010年世博会也钟情于我们的上海,让我们共同期待那美好的一天。
我们自豪啊,大灾大难中民族魂的重铸。九八洪水肆虐中国,各地纷纷告急,中国政府临危不乱,指挥若定,中华儿女齐心协力,奋勇直前,官兵战士舍身为公,不怕牺牲。2002年非典的突然来袭,击垮了多少国家民族的心理防线。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必胜的信念,终于在这场人类的灾难战争中取得胜利。零八伊始,“拉尼娜”现象骤然出现,中国大半电网陷入瘫痪。无情的大雪在寒冷的冬天把无边的黑暗留给中国人民,但中国人民是傲雪的青松啊,再大的雪也压不倒我们,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挺身而出,成了雪中永远的精灵。“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在四川,却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脉。物质精神的温暖源源不断的送达灾区。灾后重建中更是体现了“同呼吸共患难”亲如兄弟的民族情结。2008年的经济危机给全球经济以毁灭性的打击,而中国却能顶住风暴,经济仍有增长,成了世界上最稳定、最平静的港湾。
我们振奋啊,中华大地涌动的滚滚春潮。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奏响了共同繁荣的乐章。三峡工程的顺利合拢,完成了功在千秋的壮举。青藏公路的一路春风,吹暖了边区人民的心坎。新农村建设的一声号令,激发万千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
文化与商业联姻,传统与时尚共舞,新潮与旧俗合流。祖国母亲在六十载的悠悠岁月里始终展开笑颜,给人一抹自信自强的微笑,富有成熟理性的气韵。
繁荣景观竞相展现,祖国的欣欣向荣让我们升腾起万千的希望,让我们用我们的智慧托起祖国明日的辉煌,用信念让祖国成为东方不落的太阳!
(文章来自《南昌大学网》)
【读与悟】
文章开头的排比句式,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先声夺人,奠定了全文的咏叹基调。文章第二段对建国前艰苦条件的回顾为上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说明新中国的成就来之不易。第三、四段是文章的主体,第三段如数家珍地列举了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骄人成就,第四段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艰难险阻。这样文章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史的真实历程,又说明了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来之不易。这两段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结尾发出号召,短促有力。纵观本文的结构布局,开头精彩,主体充实,结尾有力,可谓“凤头,猪肚,豹尾”。
文章情感充沛,气势奔放,语言铿锵有力。文章以精炼的语言高度浓缩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在政治、经济、科技、体育等多个领域取得的骄人成就;回顾了中国近年来在重大自然灾害和诸多困难险阻面前不同凡响的壮举。真实详尽的材料,一唱三叹的笔调,热烈真挚的情感,节奏鲜明的排比句式,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与说服力。
【读与写】
恰当运用排比句,可以营造气势、强化情感,它适合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它的作用不可小觑,我们要学会运用。另外,本文比喻、拟人、对偶、对比等表现手法也用的非常成功,给我们的写作带来诸多启发。
文章大量使用整句,使文章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感染力。
文章选材能紧紧扣住典型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按照时间的先后排列材料,注意地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的表达技巧使文章一波三折,荡气回肠。
变迁的足迹
黄秋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现在,健身强体、一试身手要穿运动鞋,上班公务要穿名贵的皮鞋,休闲度假要穿休闲鞋,派对约会要穿情侣鞋,爱美、懂美女士“衣不厌新、鞋不厌贵”,自然要穿时尚新潮的各类马靴和以至于有点另类的尖头鞋、松糕鞋等鞋子。物质的富有、收入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改善,对现在的人们来说拥有它们是自然而然、随心所欲的事。就是孩子,也会拥有众多品牌、功能和价格不一的鞋子。可是当年,对乡亲们来说,能拥有一双结实、舒适和美观的鞋子,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举手投足”、“脚下无鞋穷半截”,两句家乡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俗话,道出了多少辛酸,多少苦涩,多少无奈,还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60年前,位于皖西北的家乡,是个“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地方,有“水旱汤(汤恩伯部驻扎)蝗,苦甲四方”之说。兵连祸结、灾害频繁,乡亲们能穿上布鞋、棉鞋的是少之又少,最多、最常见的是草鞋,赤脚下田、务工务农的比比皆是。大家忍饥挨饿、苦不堪言,盼望着有着一日能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雄鸡一唱天下白”,建国后,家乡彻底结束了缺衣少食、饥寒交迫的生活,穿上了布鞋的乡亲们,可高兴了。长期以来,大家穿得最多的是布鞋,帆布面、橡胶底的胶鞋开始出现,村里参军入伍退役返回的人才有的解放鞋,既时髦,又结实耐用,成了年轻人梦寐以求的心爱之物。至于皮鞋大家只是在电影中见过,就是公社书记和县里的领导到村里来,穿得最多也是布鞋,只不过比村民布料是质量较好、较厚的灯芯绒,比较干净、没有补丁罢了。那时候,村里小伙子相亲,为了体面,往往到退伍军人家里借用胶鞋充当一下门面,甚至闹出了三个小伙子同借一双胶鞋的笑话。
“来之不易,自然珍惜”,它们往往要经过“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之后,又被细心地裁成布条,纳成鞋底。那时,那怕夜已经很深了,妈妈和村里大婶们还围坐在昏暗的油灯下纳鞋底,长长的线儿跟着针儿跳跃,暖流跟着针眼流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我在耳闻目睹、感同身受到唐诗魅力与韵味地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惟艰”的辛酸。妈妈一边纳鞋底,一边喃喃地对我说:“孩子,以后走路要小心,不要再踢石子、踩泥水了,你看,做一双鞋子多不容易啊!”到了下雨天,我和大多数小伙伴没有雨靴,只好打赤脚在泥泞的道路上奔跑,到学校后才匆匆忙忙找点水坑洗洗脚,穿上鞋子进教室。要不是不巧,碰到路上有个玻璃碴、钉刺等尖锐之物,脚上淌血事小,要是感染发炎,对缺医少药的我们来说,可是一件要命的事。现在一下雨,我的脚还有点条件反射似的有点疼,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
党的十一届三中会全似和煦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吹绿了家乡的沟沟坎坎、田边地角,更吹响了家乡人们脱贫致富、治愚治穷的号角。乡亲们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在大力发展传统农业的同时,还依靠科技进步开展植桑养蚕、立体农业,发展多种经营,我们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山羊村、黄牛村和蔬菜专业村,绿色蔬菜和肉食品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庄户人家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收入一天比天好,乡亲们的心情和笑脸也糖上加蜜。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脚下有鞋,走路稳当,眼前亮堂”,小伙子不仅不再为相亲娶媳妇没有漂亮鞋子发愁了,还讲究起了款式和样式,讲究起了搭配和场合。“大河有水小河满”,我们脚下的布鞋渐渐有点失宠了,上海产的飞跃、回力胶底运动鞋、步云旅游鞋占了上风。就拿雨鞋来说吧,下大雨时,就穿深筒的雨靴,雨小时,妈妈怕我焐脚就给我准备浅腰的雨鞋。记得刚有一双自己专有的雨鞋后,我把鞋子放在床头前,夜里兴奋得怎么也睡不着,一听到外面有风声就往外跑,直到看到满天星斗才一百个不乐意地回到家。终于有一天下了雨,我就像快乐的燕子穿进雨幕,跑上了公路,专找有水坑的地方和小伙伴们比赛谁跑得快乐、溅起的水花高。大人们都笑出了眼泪:孩子是大人的心头肉,孩子高兴大人能不高兴吗?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随着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家乡人们充分利用资源、人才、技术和环境、交通、区位优势,积极发挥优势产业,拓展新兴产业,积极对接长三角,并深度开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活两种资源,取得了举世瞩目、日新月异的成就。“好东西人人都想要,人人都喜欢”,看吧,绿色食品远销海内外,像脱水姜片、蒜片、苔干、芝麻等等产品,得到了五湖四海朋友的一致称赞。“农村城镇化,城镇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而今,跟上了时代的步伐的乡亲们,也是今非昔比、旧貌换新颜:村村通工程,使乡亲们彻底结束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赶集上市穿的是各式各样的皮鞋,访亲问友讲得是促膝谈心、亲密无间穿得是休闲鞋,就是下田耕种、驾驶农机也不再需要笨重、焐脚的胶靴了。要说变化最大的还不进城务工富了起来、见过世面的姑娘小伙们,要么是价格不菲、质量上乘的耐克、阿迪达斯、彪马、背靠背等国际知名品牌和李宁、双星、匹克等国产名牌运动鞋,要么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法国“老人头”、意大利“左天奴”知名外国品牌和“森达”、“富贵鸟”、“百丽”等国产名牌皮鞋。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老婆婆,也早也已对秀气的高跟鞋、帅气的马靴等鞋子司空见惯,不像以前视为奇装异服、大惊小怪,不像以前指手画脚、指指点点,更不像以前那样冷嘲热讽、深恶痛绝,甚至逼着孩子忍痛割爱、付之一炬了。老人们都宽容地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赶上了好时代,也该补一补了呢!”
“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这是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说的一句名言。其实,当乡亲们的双脚洗去了昨日的泥泞,甩掉了昔日的辛酸,摆脱了贫困的命运,带着澎湃的激情与自信,带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带着庄稼人特有的朴实和芬芳,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开创更加灿烂的未来,我的心情也充满了豪迈:家乡发生的可喜的变化,难道不是当代中国60年来继往开来、翻天覆地巨大变化一个缩影吗?
(文章来自《南方文学》)
【读与悟】
本文在众多的纪念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文章中显得别具一格。文章以“鞋”为线索,通过描写家乡父老特别是自己对“鞋”的的感受与经历,真实地记录了新中国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中国人民从艰难困苦走向幸福安康的伟大历程。本文不象一般的文章那样充斥着溢美之词而流于俗弊,而是以小见大,角度新颖,语言含蓄,意味深长,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读与写】
写文章不一定要有惊天动地的事件,“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立意应该“大处着眼”,文章只有视野开阔,境界宏大,才有生命力,才有它的价值和意义。而写作要从“小处着手”,聚焦一点才能写出深度,精雕细刻才能真挚动人。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的历史、成就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如果“求全责备”,只会流于浮浅,最后文章成了流水账。本文独出心裁,以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司空见惯的“鞋”为切入点,通过家乡父老“鞋”的改善,真实地传达出,家乡父老在党的领导下,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喜悦心情,“以小见大”,文章充实生动,真切感人,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共鸣。
名言警句,生活中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等是人类经验与智慧的结晶,我们在写作时不要忽视这样一个巨大的宝藏,适当地运用这些句子可以使我们的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在“鞋”这条线索上,文章既从整体上写了当代人“众多品牌、功能和价格不一的鞋子”的“面”的描写,也有母亲深夜为我做鞋的“点”的描写,点面结合,详略得当。
另外,以前因为是布鞋,下了雨只好赤脚,讨厌下雨,自从有了一双雨鞋后,却盼望下雨,下了雨在雨中“溅水”等情形,一前一后的对比反映了人们人们生活和心态的巨大的变化。对比的手法使用的很成功。
- 语乐圈life
- 语文社区
-
- 关注公众号
- 优质资源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