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 (必修5)阶段检测试卷

群振 10月 4, 200918:48:02教材资料7,396阅读模式

说明:1.本试题答案必须全部写在答题卷上,答在试卷上不计分。
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 (60分)

一、基础知识(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捧袂(mèi) 央浼(měi) 尽管 (jìn)  清沁(qìn)心脾
B.壶觞(shāng)  埋(mái)怨   彤(tóng)云 微风轻飏(yáng)
C.莞(wǎn)尔  谗(chán)言   迤逦(yǐ)  契诃夫(hē)
D.怂恿(sǒng) 辖制(xiá) 瘦削(xiāo) 碎琼(qióng)乱玉
2.下列各组词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游说 追溯 说服 横槊赋诗
B.祈祷 宫绦 韬略 叨陪鲤对
C.庇佑 孤僻 精辟 筚路蓝缕
D.矫首 角逐 皎洁 咬文嚼字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玷辱 陶冶 良晨美景 安然无恙
B.拮据 矜持 平心而论 天高地迥
C.拂拭 迟顿 唉声叹气 兼听则名
D.鞭苔 狭隘 日薄夕山 唇枪舌战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王老师为人谨慎,战战兢兢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教书,深受学生爱戴。
B.操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可是高三同学安然无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的看书,做习题的做习题,谁也没有关注教室外的事情。
C.《边城》描写了秀色可餐的湘西自然风光,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这里的一切如梦一般宁静美好。
D.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今年的4月22日是第38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确定这样一个主题,目的是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和行为。
B.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展开了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斗争,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鼓舞着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C.由于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正满怀豪情走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D.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也是献给伟大祖国59岁华诞的珍贵礼物和诚挚祝福。
6、下列各诗句所涉及的传统节日,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 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看鹊桥归路。
⑤渚闹渔歌响,风和角棕香。
A.重阳节 元宵节 春节 七夕节 端午节
B.春节 重阳节 元宵节 冬至 清明
C.重阳节 春节 元宵节 七夕节 冬至
D.元宵节 春节 端午节 重阳节 七夕节
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以其代表作《庄子》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B.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著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优美散文。其山水诗对后世影响极大。
C.王勃,字子安,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同以诗文齐名,称为“初唐四杰”。其诗作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名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滕王阁序》被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
D.《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儿子傩送的爱情为线索,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心灵的纯净。
8、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①归去来兮!(助词,无义) ②彼且奚适也?(适:到,往)
B.①我自来又和你没甚冤仇(从来) ②权在营里开了个茶酒店(姑且)
C.①好歹要结果他性命(结束,了结) ②我因恶(讨厌 )了高太尉,生事陷害
D.①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进退两难的境地) ②审容膝之易安(审,觉察,明白)
9、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
B.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C.当一名人质实在是太累了,太紧张了,太朝不虑夕了。
D.孤苦伶仃的石家母子,冒着生命危险,把这把七星刀一直保存到解放。
10、下列各组句子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虚词是(  )
A.①泉涓涓而始流 ②弃甲曳兵而走
B.①问征夫以前路 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②目吴会于云间
D.①悟已往之不谏 ②感吾生之行休
11、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A.① 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②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① 问征夫以前路。② 云无心以出岫。
C.① 今臣亡国贱俘。② 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D.① 而彼且奚适也?②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2、下列句子中意思相同的一组词是 (  )
A.① 既窈窕以寻壑。②窈窕艳城郭。
B.①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② 他果然没有来。
C.①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②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D.①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②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3、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生:名词,生活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就:接近,将要
B.  宇文新州之懿范。懿:美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宁:怎么,哪,哪里。
C.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抢:碰,触。
之二虫又何知!之:这,此。
D.  听臣微志。听:任,在此是准许、成全。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蒙:受到,蒙受。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何处是江南

在古往今来的各式地名中,最为奇妙的应该数“江南”了。

这个地名早在先秦就已问世。但到隋代为止,它主要指长江中游的今湖南、江西一带。
“江南”的现代意义起源于唐代的贞观十道。这个地方先是被叫作“江东”。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传统中有以左代东的习惯,这一地名又被雅称为“江左”,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个监察区,称“道”。北方、南方各五道,江南道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至今贵州、东至海的一大片地区。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又将江南道从西到东依次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其中江南东道包括今闽、浙及苏南、皖南地区。

唐朝人非常强调地域差异,可是被举出来进行对比的,往往是“塞北”和“江南”,“塞北”总是令人想起恶劣的自然环境,残酷的人文环境。而江南呢,从地理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来是因为它处于环境质量的另一个极端,此地从南朝以来便是有名的“佳丽地”。

这种对比方式让我们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在北方,各地区之间大致是平行的关系,没有哪一个区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现。当时较为突出的地域成见是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两地经常相互取笑、斗气。史载唐太宗曾谈起山东人如何、关中人又如何,言辞间颇有“同异”,大臣张行成当即跪奏说:“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唐太宗才猛然醒悟。而在南方,各区域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关系,岭南自不必说,因为地多瘴疠,西南的巴蜀之地,也因为僻处一隅,有“蜀道难”之称,杜甫有联著名的诗“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由此可见一斑。

真正能够让人想起南方的好处来的是“江淮”。在唐人的概念中,它是“江南”和“淮南”两个地域之和的简称。“淮南”指长江和淮河之间的那个地域,当时留下来一个著名的口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可惜淮南的好地方仅止一处而已。“江南”在上文提到开元二十一年时已有“江南西”“江南东”之分,到了唐后期,“江南西”已经简称为“江西”,照此逻辑,“江南东”该简称为“江东”了吧——可是不,它仍叫“江南”。

唐后期的“江南”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地说,它指贞观十道中的江南道。由于安史之乱以后道(藩镇)的数目增加到几十个,并且转化为事实上的高层政区,此时仍常用贞观十道作为一种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但更常用的是“江南”的狭义,即唐中叶的“江南东道”,“此时它已分属宣歙、浙东、浙西三个观察使管辖。其中,宣歙(今皖南)相对于两浙已处于边缘。而浙东(今浙东,浙南)、浙西(太湖流域及今浙北)的两浙之地,唐人又很敏感于吴和越的区别,在当时人心目中,吴地(太湖流域)才是江南的典型。
唐代以后,虽然有时人们把扬州也视作江南的一部分,但地道的江南一直稳定地以今苏南、浙北为中心。
14、下列对“江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江南”得名很古,早在先秦就已问世,所以可称最为奇妙的地名。
B. “江南”以其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人文环境代表与塞北相对的另一极端。
C. 在唐人的概念中,巴蜀、岭南从不属于“江南”,而淮南也不属于“江南”。
D. 到了唐后期,江南西道已简称为“江西”,而江南东道则简称为“江南”。
1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江东”变为“江左”,再变为“江南”,只是把江南的雅称还原为古称。
B. 唐人在南北对比中发现北方各地区大致平行,南方各区域有明显的落差。
C. 从杜甫的两句诗中,可以进一步看出南北尤其是东北和西南的环境差异。
D. 贞观十道最初是全国行政区划名,到唐后期已变成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16、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因为唐太宗在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中明显地抱有地域成见,所以他遭到了大臣的批评。
B. 扬州地处长江以北,但富庶繁华,当时就存有口碑,因而唐人已把它视作地道的江南。
C.安史之乱后方镇的数目大为增加,因而“江南东道”的管辖范围较玄宗时已有所缩小。
D. 如果唐朝人不敏感于吴越之间的区别,那么当时的两浙之地都可以被看成江南的典型。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越王勾践)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①,至吴陈②,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败于檇李,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③,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④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 勾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⑤于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勾践。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种止勾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于是勾践乃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嚭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勾践之罪,尽入其宝器。不幸不赦,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嚭因说吴王曰:“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吴王将许之。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师败,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注】①三行:排成三行。②陈:通“阵”。③勒兵:练兵。④保栖:守卫居住。⑤行成:议和,求和。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悉发精兵击越 悉:尽,全部。
B. 卑辞厚礼以遗之 遗: 赠送。
C. 乃见大夫种于吴王 见: 接见。
D. 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吊: 慰问。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乃兴师伐越 B. 越因袭击吴师
乃不知有汉 因击沛公于坐
C. 种还,以报勾践 D. 若反国,将为乱
作《师说》以贻之 久不见若影
19.下列对省略句成分的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于吴) B.越欲先吴未发(兵)往伐之
C.(越)败之(于)夫椒 D.(王)勿许(之)也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允常死后,吴王阖庐兴兵伐越,越王勾践用敢死之士在阵前自杀的战术,击败吴王于檇李,阖庐被射伤,吴越由此结怨。
B. 越王勾践欲先发制人攻打吴国,范蠡认为攻战是违背道德的,提醒越王逆德而谋会有不利,勾践不听,结果有了会稽之耻。
C. 越王勾践知道吴太宰嚭贪婪,因此在战败之后,想到了派大夫文种偷偷送给他美女和珠宝玉器的计策,在太宰嚭的劝说下,吴王最终赦免了越王勾践。
D. 越王勾践被吴王赦免回国后,便开始卧薪尝胆,亲自耕作,礼贤下士,与百姓同甘共苦,终于战胜了吴国。

第二卷(40分)

21.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5分)
答:                              
(2)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5分)
答:                              
2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寒 食①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②寒食草青青。

[注]①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②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宣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1)《寒食》前两句在景与情的关系处理上有何独到之处?请作简要赏析。(5分)
答:                              
(2)两首诗所写内容都与“寒食”相关,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请概述两首诗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                              

四、名句默写(20分每空2分)

23.①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②云无心以出岫,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③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王勃《滕王阁序》)

         ,纤歌凝而白云遏。(王勃《滕王阁序》)

⑤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

⑥回眸一笑百媚生,          。(白居易《长恨歌》)

         ,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⑧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⑩绿杨烟外晓寒轻,          。(宋祁《玉楼春》)

 

继续阅读
  • 语乐圈life
  • 语文社区
  • weinxin
  • 关注公众号
  • 优质资源
  • weinxin
  • 本文由 发表于 10月 4, 200918:48:02
  • 除非特殊声明,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
新高考成语填空必会成语分类汇编! 教材资料

新高考成语填空必会成语分类汇编!

一、描写处境困难  战胜挫折取得胜利 1.哀兵必胜: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哀”是悲愤、悲壮之意,不可理解为“悲痛、悲哀” 2.安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