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新浪博客朱大可博客的消息,一个名为专业投票的博客,发起了“2008-2009年度文学刊物10强”的活动,这个活动可能局限于新浪博客,参与人数不是很多,但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先通过一张图片看一下这次投票的结果:
《哀伤地目击文学年华老去》,这是一个很沉重的题目,社会经济和飞速发展,我们并没有等来文学的相应发展,相反的,却是式微,这的确不能算是一个好的现象。
其实,我们没有必要为此恐慌,纵览中外文学史的发展,它都与经济的发展不存在某种相关性。相反,黑暗的社会现实才能很好地促进文学的发展,这可称得上是文学的邪恶性了。
因为,大凡是升平的社会,人们会在集体自信的无奈中寻找物质的满足,而没有必要去苦苦寻求精神的慰藉。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务实主义民族,文学的发展更多的是靠适合它成长的社会土壤,而不是世代的火尽薪传。
那些认为经济发展了,文学就应该相应发展的人,本身就是对金钱万能的迷信与崇拜。
80后,90后的出现无情地证明了当代社会的断层:文学的血脉无法顺利地传承,造成了当代文学发展的式微:新生代缺乏根基,常是昙花一现,老一代,因循守旧,生气全无。
改革开放,中国创造了经济的神化,同时也造成对文学的误解。中国人通过经济的发展找回了自信,也造成了对经济的迷信,他们为一代创造了几乎完美的经济条件,以为如此教育,文学可万事俱备。但这恰恰铸就了新生代的自私与脆弱。久之,社会群体出现了裂痕与分化,文学发展的脉络被斩断。
- 语乐圈life
- 语文社区
-
- 关注公众号
- 优质资源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