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新的学期一开学,我们老师手中都拿到《语言文字运用》这本书,随便翻翻开看了看,一个字:“强!”
记得我看本书前面的《编者的话》的时候,作为教师,有几点是一定要记住的:
1. 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
拼音中的声母、韵母,主语、宾语和名词、动词等语法概念,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等。
同事纷纷说,这个事情很难办,因为这一届学生在初中的时候没有学过语法,现在讲这部书,而本书又回避一些最基本的语法知识,说过多无关痛痒的、道听途说的传闻,看似有趣,其实有些媚俗的成份,对高考的帮助还是零。
今年是大综合,明年是小综合,今年是标准分,明年是基原始分,一会是素质教育,一会是感恩教育,一会又是学习衡水中学,一会又是洋思中学……
现在的教育,真可以写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了,教育部的人说,教师不得体罚学生,不得变相体罚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自由;不久教育部的人又发话了,作为教师,有教育、引导学生的责任,对学生放任自流,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又不久,教育部又发话了,班主任有教育学生的权利。
我想问一下,有关领导,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是把精力放在关注教育新闻上,研究国家教育法规上,做一个见风使舵的变色龙,还是刻苦学习,提高业务,做一个专业的人民教师?
教育“风一更,雨一更,何日是归程”?教育是连贯的,不能像某些人的头脑间歇性发热,朝三暮四。教育是严肃的,不懂教育的人,不要高高在上地乱指挥。为了自己的乌纱帽,一味地打压教师群体,最后付出代价的不仅是教师,还有一代的健康的人格和思想!
2. 培养学习语言文字知识的兴趣。
看到这个问题,心里有些无奈,学生的态度很鲜明:一、高考考不?二、有意思不?二者缺一不可。不然,他们有自己的娱乐方式。
现在的问题不是老师想不想,去不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而是学生让不让老师培养。问题是领导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因为领导有一个法宝,一个念给教师的紧箍咒:只有教不会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敬爱的领导,我们也想教会,关键是,一个班上百人,大部分人都要从基础开始,我们有多少时间,多少精力?学生让我们教吗?我们有教的权力吗?
前几年,一旦有某个老师牺牲在讲台上,我们可爱的领导马上就去号召广大教师向他学习,但英明的领导有没有想过,教师要是都牺牲在岗位上,谁来教课啊。也许领导会说,正愁着自己的人安排不下去呢?
3. 应该感谢北大的学者和研究生.
他们能把一本高中教材编成这个样子,的确是费了不少心思,也体现了他们想把教材编写得有趣味一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但外面的世界的太精彩,声色犬马,哪怕你的教材再精美,再有趣味,根本无法满足一些人的感官需求。
现在的一部分学生,有了钱,有了权力,有了自由,有了条件,但没有了伦理和知识,北师大的一位学生称之为“无法无天”。说得不错。
教育这点事,光教师改,光教材改,是没有多少意思的。
- 语乐圈life
- 语文社区
-
- 关注公众号
- 优质资源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