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大弟子子路的一次较量

群振 7月 25, 201009:58:00本博成长8,7261阅读模式

鲍鹏山老师在“百家讲坛”《孔子是怎样炼成的》中说,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除了他本身的好学、天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他的周围有一群聪明好问,对学问怀有一种虔诚的弟子,如子路、子贡、冉有、颜回等等。所谓,教学相长,孔子的学生也催促了孔子的成长,使他最终成为圣人。所以,鲍鹏山老师不无风趣地说,他这所以没有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手下没有像孔子周围那样的一群弟子,虽属调侃,但也富含演义。

下面要说的是孔子与他的大弟子子路的故事,文章见《说郛·二十五》,我是在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中看到的。原文如下:

“孔子尝游于山,使子路取水,逢虎于水所,与共战,揽尾得之,内怀中。取水还,问孔子曰:“上士杀虎如之何?”子曰:“上士杀虎持虎头。”又问曰:“中土杀虎如之何?”子曰:“中士杀虎持虎耳。”又问:“下士杀虎如之何?”子曰:“下士杀虎捉虎尾。”子路出尾弃之,因恚孔子曰:“夫子知水所有虎,使我取水,是欲死我。”乃怀石盘,欲中孔子。又问:“上士杀人如之何?”子曰:“上士杀人使笔端。”又问曰:“中士杀人如之何?”子曰:“中士杀人有舌端。”又问曰:“下土杀人如之何?”子曰:“下士杀人怀石盘。”子路出而弃之,于是心服。”

对于这篇短文,有几个方面需要说明一下:

1.士:士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低层,士、士大夫、王、公、侯、伯、子、男等等级和爵位。

因为孔子的宗族原是宋的王室血统,只是后来家道败落,到他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就沦为是低的士的阶层。当然,孔子也是属于士。

当然,子路曾经做过鲁国贵族季氏的家臣,所以也属于士的行列。

2.关于孔子和子路的对话。

孔子和他的弟子,都是对理想的坚守者,他们坚守儒家的信念,周游列国,可谓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所以,在现代人看来这样的一番圣诞看荒谬,但对这样一对儒家的虔诚信徒来说,是完全可能的。

子路在后来“卫国之乱”中,本来在城外,但他觉得自己作为孔悝的家臣,毅然决然地回到卫国,卷入这场残酷的军事冲突当中。可见子路的确是讲信用而重名誉的。后来为了一句“君子死,冠不免”的信条,死前最后一刻竟然是把帽子戴好,“结缨而死”。恰在这时,敌人冲上前去,把它剁成肉酱。

3.这个故事,说明了子路思想境界成长过程中的波折,也反映了孔子的伟大智慧和无人能比的境界。

继续阅读
  • 语乐圈life
  • 语文社区
  • weinxin
  • 关注公众号
  • 优质资源
  • weinxin
  • 本文由 发表于 7月 25, 201009:58:00
  • 除非特殊声明,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