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网上看到新版《红楼梦》已经与电视同步播放到第8集了,这部电影之所以被人关注,当然还是因为人们对《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的关注与珍爱。重拍《红楼梦》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今天抽空看了新版《红楼梦》第1集,并且与老版的第1集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对比,群振说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文学《红楼梦》与现代《红楼梦》
老版《红楼梦》应该说更忠实于原作,剧中人物朴实,个性鲜明,电视剧把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所传达的人生、社会、价值观等,很好地传达和体现出来。老版的《红楼梦》的情节拘泥于作品的多一些,整个作品给人的感觉朴实、真实、典雅,充满着一种书香气。
新版《红楼梦》花了三年的时间,这个版本的作品也是经过精雕细琢的。电视剧成功运用了先进的制作工艺,把画面制作的更加精制好看。在忠于原作的情况下又进行了创新,融入了一些现代气息,人物的塑造也很成功。
二、变化的与不变
老版的《红楼梦》拍成于1987年,当时改革开放尹始,基本没有受到现代物欲沾染,人心淳朴,心灵纯洁,这种先天的条件,使当时的人们有更好的资质对《红楼梦》这部名著进行成功的演绎。而新版的《红楼梦》的演员,出生在80后和90后,他们的出生环境,成长条件,做事心态,情感经历,人生观,价值观等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演员虽然个个出类拔萃,能歌善舞,但这些对一部电视剧的成功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人的心态和气质。
三、陈晓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成功和天才不可模仿。一部文学作品的灵魂在于人物,如果说我们有幸有曹雪芹,这位旷世天才给我们留下了这部永远的经典小说,那么,我们也应该感谢王扶林,想当年他肯定也是力排众议,大胆启用来毛遂自荐的陈晓旭,当然,我们也有幸遇到陈晓旭,她的长相,气质,追求,个性都是与原著那么吻合。
虽然《红楼梦》中人物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不乏其人,但没有林黛玉的成功,就没有整个《红楼梦》的成功。新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蒋梦婕,虽也确有含蓄、羞涩,但这种特征大半来源于她的年轻幼稚,而表情、气质缺乏原作那种超凡脱俗的神韵。所以,这就几乎决定了新版《红楼梦》想超越老版《红楼梦》希望渺茫。
四、必然的也是无奈的选择
想当时韩三平和李少红打算拍摄《红楼梦》的时候,肯定是看到了老版《红楼梦》的不足。但是他们两个作为资深的影视艺人肯定也清楚观众先入为主的习惯。所以,他们也肯定知道超越的困难。
首先在制作工艺上,应该说新版《红楼梦》有很大的突破,如“女娲补天”的画面,但作品在展现精美画面和梦幻音乐的同时,也打破了音乐节奏的连续性,割裂了整部作品缠绵悱恻,一唱三叹的效果。特别是片头曲有些阴冷甚至恐怖。与老版《红楼梦》的《枉凝眉》相比,前者的确是一处败笔。
其次在演员的选择上,老版《红楼梦》贵人官宦人家,个个长相饱满宝贵,与钟鸣鼎食之家、朱门大户的身份相符。失志愁苦之人大都面容消瘦,更体现的人生的艰难与无助。例如老版《红楼梦》中贾母的富态饱满,贾雨村未发迹时的细长而消瘦的脸面。而新版《红楼梦》为了不落窠臼,演员除了少年宝玉外,大部分人物都是满脸横肉,就像有的网友说:“林如海不像书香门第的,像是习武出身。”这也许是导演的无奈选择。
五、恰当的补充与蹩脚的解说
群振认为,在影视作品里,解说与旁白的作用无非是为了补充必做的背景知识和展示人物心理活动。如老版《红楼梦》对曹雪芹“满纸荒唐言”的朗读,对《好了歌》的引入都不可或缺。但新版《红楼梦》隔三差五地进行旁白与解说,以说代演,削弱了影视作品的优势,俨然成了一部广播剧。
六、结束语
群振认为,任何一次创新都应该赢得世人的尊重和理解,任何一次突破都是一个艰辛的探索过程,任何一次努力都有前进的希望。新版《红楼梦》在世人看来,也许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历经三年的辛苦拍摄,它无疑会以新的视角,新的焦点,新的价值观给我们带来娱乐和反思。正如一个人一样,追求的是个性和价值,而不是超越他人。而新版《红楼梦》,也许无法超越87老版《红楼梦》,但群振相信它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崭新的感受。
- 语乐圈life
- 语文社区
-
- 关注公众号
- 优质资源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