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偏至论》译文(三)

群振 10月 4, 201015:11:14品味鲁迅5,407阅读模式

然而,十九世纪末期,思想的变化,它的本原在哪里,它的效果又怎样,它对将来的影响又如何?说到本质,就用它来矫正十九世纪的文明而有所作为。五十年以来,人的智慧得到进步,渐渐地反过来观察以前的做法,看出了它的整体毛病,看到它的黑暗,于是这种潮流顿时兴起,汇合成大的社会趋势,它的精神里充塞着反动、破坏,把获取新生作为希望,专门指向陈旧的文明,从而加以抨击和扫荡。全欧洲的人,有的因这而恐惧震惊,有的茫然自失。它的力量猛烈,深入到了人的心灵。

然而它的根基,远在十九世纪初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学派;到了十九世纪后期,被当时的现实精神感化,接着树立了新的样式,振作兴起来对抗当代的思想,即十九世纪末叶极端主观唯心主义。至于这种思想的影响,那么辽远的未来,很难预测,只是知道这个派别的兴起,决不是突然出现而没有民众的支持,也不至于突然化为乌有,它的根基非常牢固,内涵非常深广。把这当作二十世纪文化的开始和根基,虽说为时尚早,然而它作为将来新思想的征兆,也是新生活的先驱,则根据历史和现实的发展所昭示,可以不用繁多的话语便可以找到答案。

但新兴的思想已经产生,旧的思想尚未僵死,依然遍布整个欧洲,无形中与当地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残留影响依然在流行繁衍,甚至影响远东地区,使中国人,从旧的梦幻进入新的梦幻,冲击叫嚣,样子像喝了大醉一样。我们现在,看轻古代的思想,而尊敬新兴的思想,然而所得到的又不是新的思想,又是极端的偏狭又极端的虚伪,而且又冲决泛滥开来,阵式浩大,难以控制,那么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很大的悲哀啊。

现在写这篇文章,不是说已经穷尽了西文全部的思想,也不是给中国确立准则,只是非常痛恨这种情况,对它加以攻击,犹如十九世纪末叶极端唯心主义的做法一样。因此,所说的只有两件事情:否定物质,尊重个人。

  • 语乐圈life
  • 语文社区
  • weinxin
  • 关注公众号
  • 优质资源
  • weinxin
  • 本文由 发表于 10月 4, 201015:11:14
  • 除非特殊声明,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
朱安:来生,再也不要遇到鲁迅 品味鲁迅

朱安:来生,再也不要遇到鲁迅

作者 | 李梦霁 转载按语:网上偶然看到这篇文章,感觉是鲁迅发妻朱安的自传,真是一种惊喜!但有隐约感觉不是,虽然说朱安因鲁迅的缘故向往"新学",努力习惯于新生活,但料想她的文笔不会如此优美、文心秀口。...
阿Q可笑的不是自我安慰 品味鲁迅

阿Q可笑的不是自我安慰

苦中作乐是为了活下去,因为谁活着谁就看得见。这里绝不是美化苦难和为苦难辩护,但也绝不是只会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叫苦连天。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生活的力量仍然有可能战胜不让你好好生活的力量,对于不让你好好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