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人性思考的起点——《人之历史》

群振 10月 27, 201019:52:50品味鲁迅32,38532阅读模式

在《鲁迅全集》里,第一个文集是鲁迅的早期论文集《坟》,而在这个文集中第一篇文章就是《人之历史》,1907年12月日本东京《河南》月刊第一号,原题《人间之历史》,署名令飞。当然这篇文章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处于一本文集甚至整个《鲁迅全集》的第一篇,而是这篇论文对鲁迅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在鲁迅写作《人之历史》前,鲁迅写的诗文,其实也非常多,有确切记载的包括:

1. 东渡日本留学前:

在江南水师学堂学习期间,1898年写的《戛剑生杂记》短文四则,《莳花杂志》短文二则,在矿路学堂读书期间,1900年写作的旧体诗《别诸弟》、旧体诗《莲蓬人》,1901年2月,寒假回家度岁,作的旧体诗《庚子送灶即事》一首,除夕作《祭书神文》一篇。本年4月寒假后,作旧体诗《和仲弟送别元韵并跋》。

2. 在日本留学期间:

1903年6月,发表在《浙江潮》第五期的《斯巴达之魂》前部分及所译法国雨果的随笔《哀尘》,本年10月发表在《浙江潮》第八期的《说鈤》及《中国地质略论》,所译法国的,由东京进货社出版的,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月界旅行》及附作《< 月界旅行>辨言》。12月发表在《浙江潮》第十期的所译的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底旅行》首二回。本年还创作的七绝诗《自题小像》。1904年翻译的《世界史》《北极探险记》及《物理新诠》(仅译二章)。1905年春天翻译的美国路易斯·托伦的科幻小说《造人术》发表于上海《女子世界》1905年第四、五期合刊。
可见这些作品除了日常生活的琐事外,大部分与他当时所以学专业有很大关系,特别是日本留学期间翻译和创作大部分是科学知识的普及,可见当时鲁迅到日本后,作为当时有“世界之窗”之称的日本,的确给他很大的震撼,群振认为,鲁迅当时肯定也抱着科技和经济救国的雄心壮志的。

但1906年1月,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细菌课的时候,看到日本兵杀害中国人而中国人麻木地充当看客的幻灯镜头,深受刺激,决心弃医从文,以文艺来改造国民的精神。这就是著名的幻灯事件。所以,这是鲁迅先生一生当中最大的转折,从此以后,鲁迅坚定地走自己文艺救国的道理,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那么发表于在此之后的第一篇文章就有着不同平凡的意义。中国当代著名的学者冯浩杰说过,鲁迅的一生一直在探讨两个重要的命题:人和哲学。纵观鲁迅先生的创作和追求,对中国人的劣根性的无情的解剖与鞭挞,就是他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思考,鲁迅作为严肃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人的诞生、起源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他文学和人生道路中首先要解决的哲学命题。

当然,早在1901年鲁迅在矿路学堂学习期间,鲁迅就读过严复译述的英国赫胥黎的《天演论》,成为他写作《人之历史》的直接原因。

二、《人之历史》内容概要:

我们知道,鲁迅这篇文章还有一个副标题《德国黑格尔氏种族发生学之一元研究诠解》。当然这里的黑格尔是德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主义的捍卫者和宣传者海克尔。文章从“进化论”切入,叙述了进化论的起源、集大成者和发扬光大者。接着文章回顾了中国女娲造人说和西方摩西《创世纪》七日造人说。在西方破除迷信,发展进化论的里程碑式的人物有林那、寇伟、歌德、兰麻克、达尔文、赫胥黎,最后集大成的人物是海克尔。文章对个体物种的进化、演变,种族的进化演变,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发展与联系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三、《人之历史》的价值、意义

1. 标志着鲁迅理想从科学转向思想和文艺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闭关锁国的古老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的科技和军事力量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中国人民的思想意识,特别是当时的进步青年知识分子,这其中当然也包括鲁迅开始对西方的科学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许是鲁迅当时既没有当幕僚也没有去经商,而是选择了以学习近代先进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江南陆师学堂。但幻灯片事件发生后,鲁迅毅然决然地弃医从文,以文艺来改造中国人民的精神和思想。无疑《人之历史》是对人性探讨的基础和开端。

2. 让鲁迅的奋斗有了一个立足点,也让鲁迅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看到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

通过人类起源、演变过程的探索,鲁迅发现了人类思想文化的进步势不可挡,如林那、寇伟、歌德、兰麻克、达尔文、赫胥黎、海克尔等等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为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那么,鲁迅作为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一个热血青年,他觉得自己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3. 让鲁迅看到了改造中国的希望。

以海克尔为代表的人类“进化论”,科学地认证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演变过程,既然人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那么,尽管当时的中国已经是千疮百孔,但仍然是在进步的,自己有就希望通过留学日本,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改造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鲁迅找到了信心和力量,从此,鲁迅就投入了对中国人性改造的伟大事业中去,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继续阅读
  • 语乐圈life
  • 语文社区
  • weinxin
  • 关注公众号
  • 优质资源
  • weinxin
  • 本文由 发表于 10月 27, 201019:52:50
  • 除非特殊声明,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
朱安:来生,再也不要遇到鲁迅 品味鲁迅

朱安:来生,再也不要遇到鲁迅

作者 | 李梦霁 转载按语:网上偶然看到这篇文章,感觉是鲁迅发妻朱安的自传,真是一种惊喜!但有隐约感觉不是,虽然说朱安因鲁迅的缘故向往"新学",努力习惯于新生活,但料想她的文笔不会如此优美、文心秀口。...
阿Q可笑的不是自我安慰 品味鲁迅

阿Q可笑的不是自我安慰

苦中作乐是为了活下去,因为谁活着谁就看得见。这里绝不是美化苦难和为苦难辩护,但也绝不是只会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叫苦连天。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生活的力量仍然有可能战胜不让你好好生活的力量,对于不让你好好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