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机夜课图记》是清代诗人、戏曲家蒋士铨(1725~1784)写的一篇个人回忆录,详尽地记述了他的人生成长经历,文章着重叙述了他的母亲钟氏在艰苦的环境里是怎样对自己严格要求,含辛茹苦,指导自己学习成才的。文章生动地刻画了母亲自强不息,人穷志坚,在艰难的岁月里,不辞劳苦,相夫教子的故事。文章语言生动、凝练,真挚感人,抓住典型例子,以点带面,从而发人警醒,感人至深。这篇文章不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光辉的勤劳能干,聪明贤惠,乐观、自强不息的女子形象,而且她教育儿子刻苦学习,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也给我们的家庭教育带来了一些反思和震撼。
最感人的是第二段母亲教育蒋士铨写字的经过以及第三段母亲督促孩子学习的情况。特别是第三段,对我们的教育的确是一种重要的反思,下面是第三段的译文:
我九岁时,母亲教我学《礼记》、《周易》、《毛诗》,都能够背诵。她有空又抄下唐宋诗人的诗,教我朗诵古诗。母亲和我两人都身体弱、多病。每当我生病,母亲就抱了我在室内来回走动,自己不睡觉;我病稍稍好一点,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作为游戏。母亲生病,我总是坐在她枕边不离开。母亲看着我,常常一句不说,很悲伤的样子,我也很伤心地依恋着她。我曾经问她:“娘,您心里不快活吗?”她说:“是不快活。”“那末怎么能让娘高兴呢?”她说:“你能把读的书背给我听,我就高兴了。”于是我就背书,琅琅的书声,和药罐煎药水沸声和在一起。母亲微笑着说:“你看,我的病好些了!”从此,母亲生病的时候,我就拿了书在她床边读书,这样,她的病就会好。
文中的母亲在教育孩子上的全身心投入,母亲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对我们今天的家族教育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典范。
想到现在的社会,有的父母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的情感和时间上的投入,只是把大把大把的钱让孩子自由消费者。当代著名的钢琴演奏大师朗朗的父亲辞去高薪的工作,专心培养自己的孩子。而我们也经常发现有的父母一天到晚打扑克、打麻将而对自己的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明显的关心不够。
- 语乐圈life
- 语文社区
-
- 关注公众号
- 优质资源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