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即使是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绝不会是一首好诗。”但也有一句俗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大凡能做出突出成就的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在为自己的理解最大的努力,最辛勤的劳动。鲁迅作为中国近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在他年轻的时候,不仅家庭磨难不断,当时的中国更是千疮百孔。年轻的鲁迅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留学日本期间,他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如饥似渴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通过各种方式能与社会活动,以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
一、胸怀天下
在鲁迅16岁的时候,鲁迅年仅37岁的父亲因病去世,做为长子的鲁迅,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饱受人间世态炎凉,而在年轻的鲁迅心中,他心里惦记的不是个人恩怨,而是怀着救国的理想,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后来经江南督练公所审核,两江总督批准赴日本留学。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胸怀天下的鲁迅没有计较个人的恩怨,他们很快从家庭败落和父亲去世的阴影中走出来。我国当代著名的科学家,中关村的王选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理想和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他才能最大程度地现实自己的价值。”鲁迅先生就是把自己成才的理想与救国救民的国家需要结合起来,终于成为流芳百世的伟人。1903年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写了七绝诗《自题小像》,用他滴血的笔触,表达了他对国事的担忧,对祖国的热爱,体现了一年有为年轻的伟大胸怀。
现在是和平年代,温饱的生活,不但会消磨人的意志,也会使人流于卑琐甚至是自私。一个如果沉醉于自我的狭小世界中,患得患失,无法自拔,他就不会看到社会的趋势,时代的潮流,他的理想潜力会被日常的琐事消磨,最终会流于平庸。所谓他们成都的理想也变成了痴人说梦。
二、做事有原则,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妥协
不论是在科技的道路上攀登高峰,还是在文学的世界里寻寻觅觅,一个年轻人,除了热情、大方外,在大是大非面前,还应该有一种坚持原则不妥协的精神。
父亲去世后,学养丰厚的鲁迅也可以像当时其他年轻人一样,做从政和经商的路,但年轻的鲁迅知道自己并不是只是为自己、为亲人谋福利,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于是果断地拒绝了所谓的“读书应试是正路”,被别人看作“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1898年10月,因不满于水师学堂的守旧和腐败,改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1906年1月,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的他,看到日本兵杀害中国人而中国人麻木地充当看客的镜头,毅然决然地选择退学,到东京与许寿裳等筹商提倡文艺运动。
有位名人说过,年轻人没有谦虚的资格。畏首畏尾、胆小怕事的人也许靠自己的可怜赢得了别人暂时的施舍,但他永远不可以有自己的事业,也不可能有大的作为。
三、勤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鲁迅先生从七岁开始入家塾读书,具有丰厚的学养,早在鲁迅在矿路学堂时,他就读过严复的《天演论》,然后是在日本:1903年6月,发表在《浙江潮》第五期的《斯巴达之魂》前部分及所译法国雨果的随笔《哀尘》,本年10月发表在《浙江潮》第八期的《说鈤》及《中国地质略论》,所译法国的,由东京进货社出版的,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月界旅行》及附作《< 月界旅行>辨言》。12月发表在《浙江潮》第十期的所译的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底旅行》首二回。本年还创作的七绝诗《自题小像》。1904年翻译的《世界史》《北极探险记》及《物理新诠》(仅译二章)。1905年春天翻译的美国路易斯·托伦的科幻小说《造人术》发表于上海《女子世界》1905年第四、五期合刊。特别是1907年,鲁迅为河南留日学生主办的《河南》月刊撰写的《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每篇都是洋洋万言,甚至是数万言,年轻的鲁迅徜徉于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的知识与艺术发展的长河里,为探求救国救民而呕心沥血。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只有积极地吸收古今中外的文明成果,我们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所谓艺多不压身,留在历史长河的人哪一个不是在读书中找到无限的乐趣呢?
四、加入一个感兴趣的群体,并尽力成为这个群体的核心
鲁迅在留日期间,课余常常“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当然还有后来的写稿件,办杂志。在钱理群老师写的《周作人传》里曾经提到,在当时的日本,后来逐渐形成了以鲁迅为核心的进步青年的团体。
一方面,“独学无友,而孤陋而寡闻”,加入一个团体,不论是学识还是力量都会得到空前的提高和飞跃。另一方面,成为一个团体的核心,也说明了你做事的积极主动,能力突出,都会得到大家的拥护。
给观当代社会不论是创业还是搞学术,都离不开一个好的团队,大家互利合作,才能做出突出的成就。
当然,天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不尽相同,那么人成才的路也不可能千篇一律。但我们能从鲁迅年轻时的奋斗上,看到一个年轻人成才时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
- 语乐圈life
- 语文社区
-
- 关注公众号
- 优质资源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