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在2008年教师节一炮走红的文章。一名自称是湖南邵阳的教师在网上发帖,强烈要求取消教师节,获得众多网友的支持。
世间不乏唱调高者和发牢骚者,群振觉得后者要比前者可爱的得多:唱调高的人,大多是看准形势,猜透了领导的心思,大喊一些连自己也不想信的话,实际是只不过是想为自己捞尽可能多的利益而已。就如当年林彪同志拿着红本本高唱毛主席万岁,但后来,“九一三事件”的发生,林彪同志又用自己的行动推翻了自己以前的看似精彩的表演。这是悲剧的小人。
而发牢骚者,在某些人看来,那愁眉苦脸的形象固然可憎,但仅仅那捍卫真理的做法,义正词严的气势就让人顿生敬意。再说,喜欢唱反调的人,往往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多数人鸣不平。而且,那些爱发牢骚的人,不但不会得到多少好处,而且常常引火烧身。屈原应该是发牢骚者的鼻祖了,他的下场不言自明,才华横溢的李白肯定没有鞍前马后的高力士过得滋润。他们都是悲剧的君子。
小人多了是百姓的不幸,国家的灾难;君子多了,人民才能过上正常的生活。但这个世界,悲剧君子常有,而悲剧小人不常有。
如果说,教师节与别的节日不同,是因为这个节日在每个教师的头上都戴上一顶并不存在的王冠,正如“皇帝的新装”,只有那些不失赤子之心的人才可能毫无顾忌地说出这可笑的真相。下面的文字就是这位怀有赤子之心的教师的“无忌”之语:
1.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它和其他所有职业一样,没什么特殊的:职业人员为社会提供劳动,并从劳动中获取报酬。
2. 如果说教师是特殊的职业,那么,医生和律师也是特殊的职业,而且是更加有“专业感”的职业。因此,若因职业的特殊而设立教师节,那么,就应该有“医生节”和“律师节”。
3. 几乎所有被特别提出来的节日,都是为弱势群体提供的某种安慰和安抚。比较明显的例子是妇女节和儿童节。劳动节有点特别,但在“同情弱者”的意义上,它与妇女节和儿童节也还是一致的。
4. 如果因为宣扬“尊师重教”的传统而设立教师节,那么,出于类似的理由,完全可以在“六·一儿童节”之外再设立一个“九·二学生节”。 设立“九·二学生节”的理由是:九月一日开学之后的第二天,就成为学生狂欢的节日。
5. 教师节已经形同虚设,教师在教师节这一天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的利益。
6. 真要让教师感到受尊重,可以做得更加直接、有效:提高教师的工资。 什么时候教师的工资有了实质性的提高,那一天就会被教师当作自己的节日。
7. 在教师节在一天,教师能够获得的尊重,往往显示为各级与各类“领导”对教师提供某种居高临下的“看望”或“施舍”。这不好。
8. 如果指望教师在“教师节”的名义下获得真实的尊重,不如让学校的“教师工会”获得真实的身份。
9. 若“教师工会”并不代表教师利益反而成为“防教师”或“哄教师”的机构,那么,教师在“教师节”这一天至多只能获得暂时的麻醉效果。
10. 节日的功能往往显示为狂欢、放假或者浪漫。如果教师在教师节这一天既不能获得狂欢感,也不能享受放假,更无法获得浪漫,那么,这个节日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除了狂欢、放假或浪漫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节日:“感恩界”。若真要让教师获得感恩与被感恩的机会,这一天干脆就叫“感恩节”:各行各业所有存在者在同一天一起表达感恩。
- 语乐圈life
- 语文社区
-
- 关注公众号
- 优质资源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