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振一直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方案,因为偶尔听到几个同事在讨论这一个问题,然后到网上一搜,发现有很多同行都很看重。但大家都有一个相同的疑问,这样一个号称是教育部、两会、人事工资网、人民日报的《2010年教师工资改革方案》,真的是来自官方的声音吗?
群振在网上搜索了一下,这篇文章最早出现在2010年3月16日的百度知道上:
2010年教师工资改革
一、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工资 目前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由于学校中、高级职称有名额限制的,特别是高级。达到条件的教师远远多于限制的名额,造成资历、学历、能力、工作量、成果差不多的教师之间(尤其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师)收入差距过大:高级与初级相差接近一半。而且严重影响退休待遇。办好学校,要靠90%以上教师。以教师职称高低定工资,不仅不能真正的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大部分教师职称原因收入差距过大,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特别是没有晋上级职称希望的,后遗症一大堆。因为教师也是人,也存在心理失衡问题。在失衡心理的驱使下,导致师资流失严重,无法跳槽的教师,产生的不良后果将越来越多,于是每次中、高级教师职称评聘,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教师与聘委矛盾重重,给腐败有机可趁。许多原来要好的教师,因此反目成仇,甚至还动用了黑社会,增添纪委等部门麻烦和工作成本。因为职称取酬的收入差距,有着太多的人为色彩,由此造成的不公平感最为强烈,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政策影响安定、破坏公平、损害干群关系、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严重威胁。 为防止分配不公已日益从经济问题造成民生问题演变为严重社会问题。因此通过工资改革“限高、稳中、托低”,逐渐淡化职称工资,或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工资。建立效率与公平辩证统一的收入分配,势在必行。
二、教师的收入 教师收入由:基本工资、教龄工资、绩效工资 、特优津贴等构成。
基本工资:教师按照教师资格定:小学教师2000元,初中教师2300元,高中教师2500元,大专教师2800元,大学教师3000元。(随国民经济增长).教龄工资(含工龄):每年30元,随着教龄增长。工龄工资的实行这不仅是对老教师的照顾问题,更重要的是鼓励终身从教的思想,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师队伍的稳定。
课时工资。:课时补贴按照实际上课按劳取酬原则;主要是鼓励教师多代课,特别是年轻教师精力充沛,他们多代课,并得到应有的报酬,不仅是心理的安慰,也是对他们的鼓励。
绩效工资:学期和学年奖金(取代职称工资)。这部分奖金,只能占工资的10%左右。大家推荐竞比实绩,每学期学年评,不终身制。每个老师积极努力年年有希望。主要是激励工作出成效,优质优得,不仅要激励多代课,更要激励上好课。
特优津贴:全体教师公认的特别优秀教师,无名额限制,县市以上部门高标准考核认定,象领国务院津贴领县/市政府津贴,不终身制。主要是对那些在教育教学工作在有特殊研究成果,并得到很好的推广,对一所学校或一个地区的教育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的教育及教学方法,可根据影响范围的大小确定等级,或者说是以国家及,省级,地市、县确定不同的标准,使那些有才华的教师得到应有的报酬,真正起到激励作用。
山区补贴: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师,另外给与补贴,应该是工资30% .正如国家干部下乡补贴,越偏僻地区,补贴越高,不终身制,离开就没有。
群振在网上进行了资料的检索,这个“教育部、两会、人事工资网、人民日报”有关于《2010年教师工资改革方案》,教育部网站、人民日报上都没有找到相关报道,在“人事工资网”上倒是看到了发表于2010年4月27日的文章:谈2010年教师工资改革:
这个应该是这个传说中的改革方案中最高贵的出处了,但我们通过图片可以看到,这个文章的来源处是空白的,所以这个方案的可靠性也大打了折扣。
当然这个方案的漏洞是很多的,比如这个方案的“帽子”就有点意思:教育部出台这样的方案不是不可能的,但至少两会,人民日报过问这样详细的方案,根本是不可能的。其次,这个方案的语言表达方面的口气也是平民化的,口语化的,我们在国家的官话文件里是找不到这样的口吻来公布一种方案的。最后,“传说”二字,更是说明了这样的文章的来源本身都是不可靠的。
这样的一个“子虚乌有”的方案竟然受到这么多人的吹捧,充分说明了这样的方案是很得人心的,反映了广大教师对工资、待遇的期望。但这样的理想式的方案,毕竟离现实还有很长的距离,只能是基层教师的意淫。中国当代教育改革大部分还是自上而下的进行了,这样的改革方案起点和立足不可谓不高,但推行到基层,往往是变了味,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以,我们能不能从基层开始进行一场规模空间的改革呢?只有得到广大教师的热烈拥护,才能彻底地解决我国的教育问题。
当然,在教学一线的大部分教师长期与学生打交道,而且生活的环境又是相对的封闭和落后,所以他们的思想也比较单纯,群振不愿意社会上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工资和待遇的问题来欺骗和戏弄教师的纯洁感情。所以,这个《2010年教师改革方案》反映了广大教师的呼声,但要通过正常的渠道去捍卫教师的权益,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 语乐圈life
- 语文社区
-
- 关注公众号
- 优质资源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