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可以说是著作等身,但有三篇文章的地位和意义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三篇文章分别是鲁迅的第一篇文章,即他的处女作《戛剑生杂记》,鲁迅的第一篇文言短篇小说《怀旧》,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后两篇文章咱们先暂且不表,今天说一下鲁迅的处女作《戛剑生杂记》:
行人于斜日将堕之时,暝色逼人,四顾满目非故乡之人,细聆满耳皆异乡之语,一念及家乡万里,老亲弱弟必时时相语,谓今当至某处矣,此时真觉柔肠欲断,涕不可仰。故予有句云:日暮客愁集,烟深人语喧。皆所身历,非托诸空言也。
生鲈鱼与新粳米炊熟,鱼须砍小方块,去骨,加秋油〔2〕,谓之鲈鱼饭。味甚鲜美,名极雅饬,可入林洪《山家清供》〔3〕。夷人呼茶为梯〔4〕,闽语也。闽人始贩茶至夷,故夷人效其语也。
试烧酒法,以缸一只猛注酒于中,视其上面浮花,顷刻迸散净尽者为活酒,味佳,花浮水面不动者为死酒,味减。
〔1〕本篇录自周作人日记所附《柑酒听鹂笔记》。原为句读。周作人在抄文后注明:“右戛剑生杂记四则,从戊戌目录中抄出:”该文当作于1898年。戛剑生,鲁迅早年的别号。
〔2〕秋油 酱油。
〔3〕《山家清供》 宋代林洪著,二卷,是一部关于烹饪的书。
〔4〕梯英语tea的音译。
本文有三个地方有点意思:一是作者早年的别名,二是本文作文化用的诗句,三是本文的散文特征。
首先看他的别名:戛剑生。这里的“戛”,在这里应该作动词,敲,敲打,“剑”当然是宝剑的意思。这里应该包含下面这个典故: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有一个门客叫冯煖,穷苦得活不下去,投到孟尝君门下来作食客。平时也没有表现出什么与众不同。于是,管事的人就把他当作下等门客对待。过了几天,冯煖靠着柱子敲敲他的剑哼起歌来:“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呀!”管事的报告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鱼吃,照一般门客的伙食办吧!”又过了五天,冯煖又敲打他的剑唱起来:“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呀!”孟尝君听到这个情况,又跟管事的说:“给他备车,照上等门客一样对待。”
又过了五天,孟尝君又问管事的,那位冯先生还有什么意见。管事的回答说:“他又在唱歌了,说什么没有钱养家呢。”孟尝君问了一下,知道冯煖家里有个老娘,就派人给他老娘送了些吃的穿的。后来,他自作主张免除了薛地的全部债务,当孟尝君失势时,他回到薛地,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从而帮助他渡过了人生一大难关。体现了冯煖是一个为人低调,但有深谋远虑的人。”
所以,群振认为,这个地方应该是鲁迅以冯煖自比,体现自己有雄才大略,一旦被作用就会锋芒毕露,一展身手的自信和人生理想。
文中“老亲弱弟必时时相语,谓今当至某处矣”应该是化用了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句子:“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种手法在诗歌鉴赏上叫作“对写”,即诗人想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但不直说自己思念家人,但是想像家中的人是怎样的牵挂自己。这表现了鲁迅作为家中的长子的强烈的思乡、思念亲人之苦。
杂文这种文章是在鲁迅的努力下成为一个取得很大成绩的文体。那么这篇文章虽然短小,但谈论了好几个方面的问题。本文初步体现的鲁迅写作挥洒自如,含义隽永的风格和特点。
据《鲁迅文集》第18卷《鲁迅生平著译简表》证明这篇文章是写在1898年,也就是父亲去世一年多的时候。鲁迅在谋生的压力下,在理想的召唤下,鲁迅奋不顾身为革命积蓄力量。
- 语乐圈life
- 语文社区
-
- 关注公众号
- 优质资源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