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镜子、典故

群振 3月 20, 201122:26:56品味鲁迅5,689阅读模式

看鲁迅先生的杂文,群振觉得大部分是看他随手拈来的典故,这一方面使鲁迅先生的文章显得天马行空,思维腾挪跳跃,给人一种纵横开阖的气势,这得力于鲁迅先生出众的学识;另一方面,这些典故虽然带着某种犀利的调侃意味,但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还是要费一番脑筋。这样又往往使鲁迅的文章显得过于艰涩。

《看镜有感》是鲁迅先生的一篇随笔,由一面镜子生发出感慨和收获来。本文以小见大的手法用的相当成功,从古镜的文化、古代国家的交往、贸易谈起,再现了中华民族在国力不同时人民的不同心态和不同做法,这些都从镜子的饰物、铭文和印章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从小康人家堕入贫穷的鲁迅在他的作品里多的是一份真诚、深刻和冷静。所以在他的作品里,我们很少能感觉到如巴尔扎克及莎士比亚的那么西方文学家那种情感的狂热和文字游戏的调侃。人生、家庭和国家的苦难已经深深地印在这位身躯显得有些微弱的伟人身上。

群振经常在想,是什么样的一种原因和际遇使鲁迅先生形成了他现在的一种文章风格,是命运,是性格还是遗传?也许我不能找出真正的答案,但却常常引导着我对这样一个伟人进行饶有兴趣的思考。

在鲁迅的文章里,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只能看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性的顽固与卑劣等等这样的字眼。我们几乎找不到一个属于他自己的轻松与快乐。也许在鲁迅看来,文学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吧,因此,每当鲁迅拿起笔来,他总是给人一种很严肃的面孔;也许文章是鲁迅先生传达心声、对抗及改造国民的唯一利器吧,他不能也不愿破坏文学的神圣与庄严。

在鲁迅的身上,我们似乎又看到司马迁的影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们都遭遇了人生无法预料的伤痛,他们都是埋头苦读的知识分子,他们都用手中的笔来传达心中的苦与乐,他们在生前和身后都成为一面有巨大号召力的旗帜。立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都站在国家和民族的至高点上,他们都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岸边徘徊,他们都用一个知识分子的坚强成就了自己的理想,描绘出权贵那卑微的身影。正如硬汉桑提亚哥的宣言:你可以灭亡我,但你无法打败我!

在鲁迅面前,“镜子”是一篇发人深省的美文,而镜子在我们面前,只照出我们幼稚的脸庞。

继续阅读
  • 语乐圈life
  • 语文社区
  • weinxin
  • 关注公众号
  • 优质资源
  • weinxin
  • 本文由 发表于 3月 20, 201122:26:56
  • 除非特殊声明,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
朱安:来生,再也不要遇到鲁迅 品味鲁迅

朱安:来生,再也不要遇到鲁迅

作者 | 李梦霁 转载按语:网上偶然看到这篇文章,感觉是鲁迅发妻朱安的自传,真是一种惊喜!但有隐约感觉不是,虽然说朱安因鲁迅的缘故向往"新学",努力习惯于新生活,但料想她的文笔不会如此优美、文心秀口。...
阿Q可笑的不是自我安慰 品味鲁迅

阿Q可笑的不是自我安慰

苦中作乐是为了活下去,因为谁活着谁就看得见。这里绝不是美化苦难和为苦难辩护,但也绝不是只会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叫苦连天。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生活的力量仍然有可能战胜不让你好好生活的力量,对于不让你好好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