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导读

群振 5月 18, 201106:19:09品味鲁迅6,9421阅读模式

鲁迅先生虽然给人的印象总是严肃、深刻,但对未谙世事的年轻人来说,鲁迅先生其实更象一个慈祥而善意的老者:用冷静的目光帮你梳理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展示中国人的通病,提发奸人的陷阱,拂去世界朦胧的面纱,让我们看清楚这个群魔乱舞的世界!

正如冯雪峰先生所说:“鲁迅思想的中心价值,不在于他关于一般人类问题有什么样的哲学性思想上的贡献,而是在他对于中国的历史和旧社会的空前深刻和警辟的解剖;把重重叠叠地压在人民身上的历史的、社会的、思想的黑暗反动势力加以揭发,反复又反复地向人民和青年加以警告和忠告;在他一生的思想斗争中,积蓄了那么多的战斗经验和教训,形成了他出色的——对于中国的革命者是重要和宝贵的——战略战术;眼睛看住人民,发现和培养了人民力量。”(《鲁迅创作的特色和他受俄罗斯文学的影响》)

鲁迅是一个深刻的人,他总能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行动过后的结果,笑脸夹裹的飞刀!他总是以惊人之语,让我们看到在一种习惯性思维和行为背后所暗藏的令我们震惊的现实; 鲁迅又是一个善良的人,因为他看不惯小人得志,奸臣当道,虚伪横行。鲁迅给人的印象高大坚强,但他始终站在弱者的角度审视这个世界,用他的神来之笔与强大而凶狠的黑暗而腐朽的思想和势力对抗。从小康之家陷入贫困的家庭的长子,他看到的不仅是小人的谄媚,更是落井下石的阴险、世态炎凉和国人的善变。正是这样一个“看破”一切奸人技俩的人,急于把他的经验和教训分享给他所热爱的人民。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这篇文章由林语堂的话而来,但我们如果理解为鲁迅先生对林语堂的攻击那就大错特错了,林语堂更多的是文人的善良与单纯,如沈从文,他们所热心构筑的更多的是个人的完美世界,显然鲁迅站在了更高的高度——革命阵营与反革命阵营的对抗,小人与忠厚之人的较量。如果说林语堂和沈从文的向往的美,是一种善良和仁慈,而鲁迅先生所向往和追求的美应该是一种真实,抛弃浮尘,剥去幻想,摆脱幼稚。

在《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这篇文章中,有很多语句都是发人警醒的:“听说刚勇的拳师,决不打那已经倒地的敌手,这实足使我们奉为楷模。但我以为尚须附加一事,即敌手也须是刚勇的斗士,一败之后,或自愧自悔不再来,或尚需堂皇地来相报复,那当然都无不可。”其实,正如奸邪之人总是习惯于把别人想得奸邪一样,善良的人也往往会认为别人也肯定是善良的,这时我们不能不给这样的人泼一碗冷水,让他清醒地看一下这样一个世界。甚至看一下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几乎都是谗邪之辈能飞黄腾达。所以,文章接着总结到:“倘是咬人之狗,我觉得都在可打之列,无论它在岸上或水中。

鲁迅的深刻就在于他能在不利的事情发生之前就能看到结果。正如鲁迅先生们在第五段说的那样:“中国最多的却是在枉道:不打落水狗,反被狗咬了,但是实在是老实人自己讨苦吃。”“忠厚是无用的别名”,……文章一步步把我们的思维引入深刻从而成为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巨大进步。

鲁迅先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在这篇文章里也表现得不错,他让我们明白,心地善良的人民再也不能中了奸邪小人的圈套,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

继续阅读
  • 语乐圈life
  • 语文社区
  • weinxin
  • 关注公众号
  • 优质资源
  • weinxin
  • 本文由 发表于 5月 18, 201106:19:09
  • 除非特殊声明,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
朱安:来生,再也不要遇到鲁迅 品味鲁迅

朱安:来生,再也不要遇到鲁迅

作者 | 李梦霁 转载按语:网上偶然看到这篇文章,感觉是鲁迅发妻朱安的自传,真是一种惊喜!但有隐约感觉不是,虽然说朱安因鲁迅的缘故向往"新学",努力习惯于新生活,但料想她的文笔不会如此优美、文心秀口。...
阿Q可笑的不是自我安慰 品味鲁迅

阿Q可笑的不是自我安慰

苦中作乐是为了活下去,因为谁活着谁就看得见。这里绝不是美化苦难和为苦难辩护,但也绝不是只会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叫苦连天。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生活的力量仍然有可能战胜不让你好好生活的力量,对于不让你好好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