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看了我校对鲁迅先生的《寡妇主义》这篇杂文,竟然一脸茫然,不知所云。我尽管觉得鲁迅先生的文章有些晦涩,但群振觉得鲁迅先生的文章只是态度严肃一点,见地深刻一点,语言凝练一点,引用的古代典故多了一点而已,现在竟然到了一点也看不懂的地步。我现在终于明白鲁迅的文章不受欢迎的原因了。的确,相对于时下流行的魔幻、恐怖小说,言情武打小说这类能够给人带来感官刺激的文学,鲁迅的文章让人读起来无疑味同嚼蜡!
当然,出现这种情形,不能责怪广大的朋友,更不能怪鲁迅先生故弄玄虚,只能说社会变了,时代不同,大家的追求大有变化的了吧。在月光博客里,博主william在一篇文章里谈到了他到深圳旅游时,听到旅馆上面的妓院里女子会来的肆无忌惮的淫声浪语,大大感慨深圳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城市。群振认为,大凡是升平社会,众人总是多了一些享乐和放荡的理由,社会上自然会多了一些供大家放浪形骸的地方。在这个时候,哲人的思考,伟人的剖析,英雄的壮举便变得一文不值了。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英雄,战争频仍,灾难来临,英雄往往会振臂一呼,带领人们浴血奋战,抛头颅,洒鲜血,从而扭转乾坤,带领大家谋得幸福美满的美满的生活。因此,苦难的时代往往是英雄的时代,英雄是人们的救护神,是人们的未来。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小人,太平盛世,衣食无忧,小人常常会巧舌如簧,鼓动大家声色犬马,讲情调,顾面子,从而皆大欢喜,诸如猎艳、把妹,换妻、裸奔,惹得大家争先恐后,欲罢不能。所以,和平的年代小人常常是人们心中的榜样,小人是大家的理想,希望下一个陈冠希能是自己。
其实,英雄不大,小人不小。两者唯一的不同只是他们分别迎合了不同时代人们截然不同的追求罢了。大家常说的“国家不幸诗家幸”,同理,所谓的英雄和伟人,所吟唱的无非是面对苦难的坚强, 危机来临之前的警醒,民族未来的责任等等,大多是一些遥不可及至少现在看来还比较遥远,宣扬付出不求回报的道理。在这样一个衣食无忧的社会,这样做除了引来异样的目光外,几乎只能会成为“聪明人”玩弄的对象,被诋毁,被打击,被陷害……陈光标不是现成的例子吗?!
在中国,人群当中,多的是善于权衡利弊的乖角儿,他们可以“容忍”危难时刻英雄冲锋陷阵,但他们绝对无法容忍在和平年代英雄抢了他们的风头,所谓枪打出头鸟,霜打露头青,在中国几乎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了。
从中国人的立身处世,总是觉得中国人的价值观总是有些与众不同:我们可以对一个凶狠毒恶、丧尽天良的杀人犯抱以同情,我们却无法容忍一个善良人哪怕一个小小的缺点与不足。你出名了吧,非把你搞臭;你火了吧,非要揭你的老底,鼓动起一群不明身份人攻击你让你无处藏身。唐骏不也身陷学历门,也不是遭到“南大”的女大学生踢场?西安音乐学院的药家鑫的同学和校友不是在药家鑫案发之后为他请愿吗?!
以群振看来,我们这个社会发展演变的规律是:英雄们带领诚实朴素的人们付出了心血汗水甚至生命创下了江山,于是大家在升平快乐中忘记了英雄,最后会被一群卑鄙的小人葬送掉,然后英雄又来了,然后小人又来了,如此循不已,群振不知道这究竟是一个有趣的规律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悲剧!
- 语乐圈life
- 语文社区
-
- 关注公众号
- 优质资源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