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幸福”是当今很“热”的时髦话题。面对命题作文“追问幸福”,很多同学将目光投向近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一般写法都是选出几位名人一一述说,论证幸福的内涵,结果论证得重复而又肤浅,“撞车”现象严重。江苏如东中学的缪梦伊同学没有“从众”,而是从她平时重点关注的名人中选出一位女子作为例证材料。由于她对这位女子的了解、思考超越了同龄人,分割材料科学合理,所以文章的叙述流畅而富有诗意,观点得到有力的论证,“一例贯全文”的个性色彩十分鲜明。下面是这篇文章:
第一段:当我们在追问幸福的路上苦苦寻觅而未果,不妨停下,转身,可以发现:那位女子早已用一生觅得了那令人羡慕、敬佩的完整版的幸福真谛。
第二段:问及爱情,她回答:幸福是两人平淡地相守。
第三段:烟雨伦软,迷蒙康桥,她与他相遇,共剪西窗残烛,话巴山夜雨。这份爱情满足了她的全部向拄,她却在关健时刻毅然离开浪漫之都,与另一个看似木讷的青年牵手,从此由仙界坠入凡尘,过着被柴米油盆浸染的生活。她构思,他画图;她读书,他看报。膝下儿女双全,追逐玩闹。
再平凡不过的家庭,给予了她极大的玲实与温暖。因为她懂得,轰轰烈烈的爱情往往只能存留一时,平平淡淡才会让幸福更持久。于是,她永远不会被烈火灼烧遍体鳞伤,而是在平淡中觅得幸福的恒久绵长。这,便是幸福。
第四段:问及事业,她回答:幸福是事业成就的满足。
第五段:不辞辛劳绪遮欧洲寻访古建筑的是她;不顾艰辛在荒郊僻野考察遗址的是她;肺部重病仍在病床上读完二十四史、摘录中国古建筑特色的是她;病危前期预支生命完成各项论文的是她……在她决定将建筑作为毕生事业的那一刻起,她便奋斗不止。纷至杳来的成就让她真切感受到实现人生价值的幸福。从此,哪怕战乱,哪怕病危,对事业成就的追求不止,追寻幸福的心火不灭,她用一生点亮事业至上的幸福。只有这份幸福,才能让她感知人生价值与意义。这,便是幸福。
第六段:问及人生,她回答:幸福是不需物质装。点的平凡。
第七段:早年的家境优越并未给她带来真正的幸福,相反,在战火纷飞之际,在荒山养病之时,她才得以褪去第一才女的光环,真正地舒展身心。她在战争期间繁华落尽困居李庄,亲自提瓶子上街打油买醋,她在香上小屋静心养病,独坐窗前写诗,偶与慕名来访的文人倾心交谈……那时的她最幸福。没有金钱名利的叨扰,没有趋炎附势者的相邀,生活变得平凡,幸福变得纯粹。没有光环的幸福,才最接近生活的原味。这,便是幸福。
第八段:当我们仍在追问幸福的过程中被似是而非的答案迷失了方向,诗驻足倾听,林徽因的声音正从心底传来:幸福是不平庸的平凡。
- 语乐圈life
- 语文社区
-
- 关注公众号
- 优质资源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