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姓淮,是我们学校最好的班级的班主任,我们对他一直是羡慕嫉妒恨,五味杂陈,我们这些普通班的学生,随便挑一个拉出来毛病都一大堆。有时孩子不懂事倒还罢了,家长们有时也很难缠。
现在,我们这些心理不平衡的人终于释怀了,并不是校长大发慈悲,分配我们每人一个好班,而是淮老师也有自己的苦恼。
苦恼的不是学生有啥大问题,而是家长朋友的健忘,鉴于以前老师有家长叫他准老师,新生开学的第一天,他就告诉所有的家长:“我姓淮,不姓准,请大家打电话或见面说话喊我淮老师,不要喊我准老师!”这个幽默似乎没有在家长脑海里留下印象,还是一直有家长朋友叫他准老师,事情虽然不大,但是这也很影响心情。
上次学校开家长会,一个家长问他的孩子:“孩子,你是在一班还是在七班?”孩子有些生气:“在一班!”那家长竟然一本正经地坐到一班的教室里!高中上一半了,还不知孩子在几班。有一次,更是差点没把他气死,居然有家长问她孩子:“孩子,你高几啊?”
可见,这些优秀班级的孩子,并不一定是家长教育得好,相反,那些普通班的孩子家长,除了个别撒手不管(不是不管,是管不了),大部分都是尽职尽责的。可见,孩子的成才,归根到底是孩子自己发奋学习,家长的教育只是辅助作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过分强调教育的作用,强调父母的责任,只会忽略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自己的责任,时间长了只会把自己学不好的原因归结到别人身上:家里没有钱,没有请家教,学习环境不好……这样,一天走向社会,也总是充满牢骚怨气,任凭自己堕落,不可能成为社会人才。
- 语乐圈life
- 语文社区
-
- 关注公众号
- 优质资源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