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主题单元教学系列,来自山东省临朐第一中学李松果等老师的亲情奉献,作为教育同行,我对山东省临朐第一中学老师们出众的才华,刻苦的钻研精神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对他们的奉献精神表达最真诚的感谢。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 |||||
思想品德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 语文美术 生物 科学
| 数学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 体育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 ||
其他(请列出): | |||||
适用年级 | 高二 | ||||
所需时间 | 课时(每周 5 课时,共4课时) | ||||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 |||||
本单元选题源自苏教版的《唐诗宋词选读》的第四单元《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巅峰,而杜诗无论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则是巅峰上的一个至高点。学习杜诗,对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他们能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无疑在整个课程中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本单元由《兵车行》《旅夜抒怀》《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客至》四首诗组成,是漂泊中的杜甫情感的真实告白,是时世在诗人内心的永久烙印。作为诗圣的杜甫,其漂泊中的情感在四首诗中已表现得比较充分,学习这几首诗,能窥一斑而观全豹。 专题的划分是从诗歌所表达的感情以及如何表达这一感情而设计的,三个专题呈层进式展现。 因为“诗言志”,理解诗情为鉴赏诗歌的最重要一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诗歌选修规定的目标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并给予恰当的评价。本专题的就是基于此而设立的。而这一诗情的抒发是有独特方法的,“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课程标准的规定非常清晰。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性的。借助网络平台、图书阅览,搜集杜甫悲时悲己的有关诗篇及其生平。另外还有诵读,诗朗诵比赛,诗歌创作,诗歌评析文章展示等。 预期成果:理解杜甫诗情,展示自己关注世事的图片及诗文,撰写杜诗的赏析性文章。 | |||||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 |||||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理解诗人内心情感世界的变化。 2.了解杜甫的生活经历 。 3.能通过品味诗歌设置宏大的背景、传神的细节描写、直抒胸臆的手法达成的效果鉴赏杜诗。 4.能运用所学的方法鉴赏相关的诗歌并撰写评论性和赏析性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感情,读准语音、语气,把握节奏,进而学会诵读诗歌的方法。 2.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搜集有关杜甫悲时悲己的有关信息,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3.通过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生活,加深理解诗人情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自己的情感体验感悟杜甫的悲悯情怀,认同古代知识分子报国济世的人生追求,增强民族使命感。 2.在品味、探究中肯定自身价值,增强合作意识。
| |||||
对应课标 |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 |||||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 如何理解杜甫对现实生活的感喟?如何理解杜甫对自己生活的悲叹? 诗人是如何表现自己情怀的? | ||||
专题划分 | 专题一: 悲时 ( 1课时) 专题二: 悲己 ( 2课时) 专题三: 手法 ( 1课时) | ||||
专题一 | 悲时的情怀 | ||||
所需课时 | 1课时 | ||||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 |||||
诗人悲时的情怀在整个单元中起着前提和灵魂的作用,因为杜甫在漂泊中感受到了极大的痛苦,才真正理解别人受的苦难,推己及人,表现其崇高的品格,其精神的崇高和胸怀的博大使其诗真正拥有了“诗史”之名。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理解杜甫漂泊中的悲时情怀,把握诗歌主旨,感悟杜甫人格的魅力。基于这一主题,朗诵中的互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户外访问,撰写思想评论及展示图文等多样性活动相应启动。学习成果:理解杜甫的思想,掌握抓住关键语句品读的方法,展示自己的思想评论文章及有关图文。 | |||||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 |||||
能理解杜甫悲人的思想情怀的博大,了解其生平。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并撰写思想评论。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 |||||
本专题问题设计 | 《兵车行》如何表现世事的? 诗人悲叹什么? 诗人为何悲叹? 说说杜甫诗歌被称为“史诗”的原因? | ||||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 |||||
信息化资源 |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 ||||
常规资源 | 课本,有关杜甫的纸质书籍。 | ||||
教学支撑环境 |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 ||||
其 他 | |||||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 |||||
活动一:《兵车行》如何表现世事的?学生朗读文本,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诗人到底悲叹什么?诗中哪些语句体现出对这些人的悲叹? 学生再读文本,重点品读相关的语句。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活动三:诗人为何悲叹?说说杜甫诗歌被称为“史诗”的原因? 借助网络资源,搜索“三吏”“三别”等诗篇,在电子阅览室阅读新、旧唐书《杜甫传》,冯至的《杜甫传》(也可进图书馆阅读此书);(课外)理解安史之乱中漂泊的杜甫在自己承受颠沛流离之苦及贫病交加的境遇中依然关注民生的情怀。 活动四:再次朗读《兵车行》,以品带读,加深对“悲时”的理解。 | |||||
教学评价(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杜甫悲时的内涵及根源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读出感情,探究深入,网络资源利用充分。 2.对杜甫悲己的理解程度。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思想评论,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探究深入,全空间学习环境有机结合。 | ||||
专题二 | 悲己的情怀 | ||||
所需课时 | 2课时 | ||||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 |||||
悲己的情怀在整个单元中起着灵魂的作用。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理解杜甫漂泊中的悲己情怀,把握诗歌主旨,感悟杜甫人格的魅力。基于这一主题,朗诵中的互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户外访问,撰写思想评论等多样性活动相应启动。学习成果:理解杜甫的思想,掌握抓住关键语句品读的方法,展示自己的思想评论文章及有关的图文。 | |||||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 |||||
能理解杜甫悲己的思想情怀,了解其生平。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并撰写思想评论。 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 |||||
本专题问题设计 | 本单元哪首诗侧重悲己?诗人到底悲叹自己什么? 诗中哪些语句体现出对自己的悲叹? 诗人悲叹的根源是什么? 如何理解杜甫对自己生活的悲叹?
| ||||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 |||||
信息化资源 |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 ||||
常规资源 | 课本,有关杜甫的纸质书籍。 | ||||
教学支撑环境 |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 ||||
其 他 | |||||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 |||||
活动一:走近杜甫问题: 1.何谓“悲己”?本单元哪首诗侧重悲己?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自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歌的情感。 班级自由交流,师生互评,形成基本共识。 活动二:探究诗人悲己的根源。 问题: 1.在同样的历史动荡年代,为什么杜甫特别地“悲己”? 2.如何理解杜甫对自己生活的悲叹? 活动三:“悲昭君以自悲也”,你如何理解?
步骤: 1.借助网络资源,搜索《登高》《望岳》《登岳阳楼》等诗篇,了解安史之乱中漂泊的杜甫所承受的颠沛流离之苦及贫病交加的境遇。 也可在课外到电子阅览室阅读新、旧唐书《杜甫传》,冯至的《杜甫传》(也可进图书馆阅读此书);或做家庭社会调查,理解杜甫悲己的真实性与深刻性。 2.课堂讨论、探究。 3.撰写一篇有关杜甫的评论文章。
| |||||
教学评价(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1.杜甫悲人的内涵及根源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读出感情,探究深入,网络资源利用充分。 2.对杜甫悲人的理解程度。 评价量规: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思想评论,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评价指标:态度端正,方法合理。(10分) | ||||
专题三 | 表现情怀的手法 | ||||
所需课时 | 1课时 | ||||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 |||||
诗人悲时悲己的情怀不是抽象存在的,是有依托的,如何表现这一情怀则是本专题的又一重点。杜甫采用的表现情怀的手法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设施宏大而开阔的背景,传神的细节描写,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对此,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学与用的结合为核心,在小组合作的氛围中达到对杜诗鉴赏手法的掌握与运用。学生互评,自评,师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撰写赏析性的文章等多样性的活动相应启动。学习成果: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撰写赏析性文章并展示。 | |||||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 |||||
能掌握杜甫诗歌鉴赏的方法,会写赏析性的文章。 | |||||
本专题问题设计 | 杜甫为什么给自己的诗歌设置宏大而开阔的背景? 传神的细节描写是如何表现其思想感情的? 直抒胸臆的手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 ||||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 |||||
信息化资源 |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 ||||
常规资源 | 课本,有关杜甫诗歌鉴赏的纸质书籍、文章 | ||||
教学支撑环境 | 多媒体教室 | ||||
其 他 | |||||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 |||||
活动一:杜甫为什么给自己的诗歌设置宏大而开阔的背景?学生品读文本《兵车行》《旅夜书怀》《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客至》中相应的语句,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传神的细节描写是如何表现其思想感情的? 学生再读文本,重点品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中相关的语句。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活动三:直抒胸臆的手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学生找出文本中直抒胸臆的语句,继续品味赏析。 活动四:指导学生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撰写赏析性文章。 借助网络资源,搜索“三吏”“三别”及其它诗篇,品味其表现手法。网上搜集诗歌赏析性的文章,为自己的写作提供范例,了解这类文章的写作要求及方法,完成赏析性文章的撰写。 | |||||
教学评价(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杜诗表现手法的掌握及运用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正确,掌握到位。学以致用,运用灵活。参与积极,踊跃发言。 精力专注,紧跟节奏。 2.赏析性文章 评价量表:学生自评、互评,师评 评价指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布局谋篇,逻辑性强。 认识深刻,材料丰富。用词贴切,评析得当。
|
- 语乐圈life
- 语文社区
-
- 关注公众号
- 优质资源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