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主题单元教学系列,来自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实验中学马翠香等老师的亲情奉献,作为教育同行,我对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实验中学老师们出众的才华,刻苦的钻研精神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对他们的奉献精神表达最真诚的感谢。
主题单元标题 | 孤独的李白 | ||||||
作者姓名 | 马翠香 | 所属单位 |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实验中学 | ||||
联系地址 | 临朐实验中学语文组 | 联系电话 | 13615363086 | ||||
电子邮箱 | Mcx19651425 | 邮政编码 | 262600 | ||||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 |||||||
思想品德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 语文美术 生物 科学
| 数学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 体育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 ||||
其他(请列出): | |||||||
适用年级 | 高二 | ||||||
所需时间 | 课时(每周 5 课时,共4课时) | ||||||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 |||||||
本单元选题源自苏教版的《唐诗宋词选读》的第三单元《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本单元由《梦游天姥吟留别》《月下独酌四首》《送友人》《将进酒》四首诗组成,李白传奇的一生,豪放飘逸的诗风,确实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们一说起李白,就可以想见一个飘然不群的诗仙形象。迄今为止,无论是研究者笔下的李白,还是活在一般人心中的李白,都不外乎此。其实,自贺知章称李白为谪仙人起,李白的形象就定型了。这种定型化了的历史人物形象,增加了李白的传奇色彩,使后世骚人望尘趋拜。然而这种定型化了的诗仙形象,也使人们与李白产生了一种近乎膜拜者与偶像之间的距离,一种雾里看花、云中观月的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限制了我们循着诗人外化了的思想情感轨迹--诗歌,走入李白心灵的奥府。 专题的划分是从诗歌所表达的感情以及如何表达这一感情而设计的,三个专题呈层进式展现。 因为诗歌是抒情的产物,理解诗情为鉴赏诗歌的最重要一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诗歌选修规定的目标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并给予恰当的评价。本专题的就是基于此而设立的。而这一诗情的抒发是有独特方法的,“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课程标准的规定非常清晰。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性的。借助网络平台、图书阅览,搜集有关诗篇及其生平,以及写李白的传记、散文等。另外还有诵读,诗朗诵比赛,诗歌剧表演,诗歌创作、诗歌评析文章展示等。 预期成果:理解李白诗情,展示自己搜集的图片及诗文,撰写李诗的赏析性文章。 | |||||||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 |||||||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理解诗人推己及人的悲悯情怀。 2.了解李白的生活经历 。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感情,读准语音、语气,把握节奏,进而学会诵读诗歌的方法。 2.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搜集有关李白的有关信息,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3.通过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生活,加深理解诗人情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自己的情感体验感悟李白旷达,潇洒,孤独,清新,俊逸之美。 2.在品味、探究中肯定自身价值,增强合作意识。
| |||||||
对应课标 |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 |||||||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 1.怎样理解李白的诗看似乐观、洒脱,实则在诗仙那潇洒的一笑中,飘曳的紫霞仙裳下掩藏着一种孤独痛苦的心态:? 2.诗人的理想与现实有怎样的矛盾? 3.诗人是如何表现自己情怀的? | ||||||
专题划分 | 专题一: 孤独 ( 1课时) 专题二: 矛盾 ( 2课时) 专题三: 影响 ( 1课时) | ||||||
专题一 | 孤独情怀 | ||||||
所需课时 | 1课时 | ||||||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 |||||||
顾影弄舞,对月狂歌,这是李白才具有的潇洒旷放。但大千世界,无穷宇宙之中,诗人只有明月孤影作他的酒友舞伴,这样的潇洒旷放之中,不是有让人难堪的孤寂以及与世不相容的孤傲吗?所以这些诗都表现了一种傲立宇宙之间,无依无托,形只影单的孤独心境。在这种心境下,诗人对影起舞,顾月劝饮的潇洒浪漫,更加反衬出诗人派遣孤独不去的百般无奈。 孤独感伴随着李白一生,到其去世都不曾摆脱掉。李白作于临终前的《临路歌》云:“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之兮谁为出涕?”鲁哀公西狩获麟,孔子见了为之流涕,因感嘉瑞之无应。现在诗人如大鹏鸟摧于中天,然时无孔子,遂无人为自己这样的奇才不遇于时而感喟了。李白青年时代曾作《大鹏遇希有鸟赋》以喻自己的大志奇才。其《上李邕》诗又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诗句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殊调”。 然而,胸怀奇才大志的李白,一生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抱负,孤寂不偶的悲哀,直至暮年仍在无情地摧残着诗人。很显然,这位以背负青天、抟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而自负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带着终生的孤独与遗憾,离开他既憎恶然又执着地热爱着的世界的。
| |||||||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 |||||||
能理解李白孤独的思想情怀,了解其生平。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并撰写思想评论。 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 |||||||
本专题问题设计 | 诗中哪些语句体现出李白的孤独 诗人孤独的根源是什么?
| ||||||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 |||||||
信息化资源 |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 ||||||
常规资源 | 课本,有关李白的纸质书籍。 | ||||||
教学支撑环境 |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 ||||||
其 他 | |||||||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 |||||||
活动一:走近李白问题:诗中哪些语句体现出李白的孤独 诗人孤独的根源是什么? 学生自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歌的情感。 班级自由交流,师生互评,形成基本共识。 活动二:探究诗人孤独的根源。 步骤: 1.借助网络资源,搜索《送戴十五归衡岳序》 《赠参寥子》 《别内赴征》 等诗篇,了解李白的境遇。 2.课堂讨论、探究。 3.撰写一篇有关李白的评论文章。 | |||||||
教学评价(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杜甫孤独的情感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读出感情,探究深入,网络资源利用充分。 2.对李白的理解程度。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思想评论,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探究深入,全空间学习环境有机结合。 | ||||||
专题二 | 李白内心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 ||||||
所需课时 | 2课时 | ||||||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 |||||||
如果说政治上的遭弃感和无归依感的孤独心态,是诗人的理想,诗人的性格与环境的冲突所造成的话,那么,李白阳春白雪、和者盖寡、旷代无知音的寂寞与孤独感,则只能说来自诗人主体、诗人的性格本身。 前者可称为被放逐者的孤独,后者则是诗人孤高傲世、目中无人,不愿与世同流的孤独,我们姑且称之为自我放逐的孤独。自我放逐的孤独,尤其能显示出诗人性格的力量与光辉。 李白具有十分强烈的自我意识。豪侠、浪漫的个性,加之天赋才华,良好的教育,使他常常有自命不凡的特异感和优越感:“尔其天为容,道为貌,不屈已,不干人”(《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为宋中丞自荐书》)。“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这种自命不凡的自我意识,使诗人从思想意识上把自己从芸芸众生中分化出来,游离于一般士人之外,卓然特立于社会之表。他瞧不上一般士人所走的科举取仕的道路,更看不起一生老死于章句之学的儒生:
| |||||||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 |||||||
李白的远大理想与现实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并撰写思想评论。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 |||||||
本专题问题设计 | 李白的性格造成他的悲剧?不愿与世同流合污让他屡遭挫折?
| ||||||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 |||||||
信息化资源 |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 ||||||
常规资源 | 课本,有关杜甫的纸质书籍。 | ||||||
教学支撑环境 |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 ||||||
其 他 | |||||||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 |||||||
活动一: 李白的性格造成他的悲剧? 学生朗读文本,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 不愿与世同流合污让他屡遭挫折? 学生再读文本,重点品读相关的语句。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 |||||||
教学评价(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李白的性格造成他的悲剧? 1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读出感情,探究深入,网络资源利用充分。
评价量规: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思想评论,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评价指标:态度端正,方法合理。(10分) 团队合作,交流融洽。(10分) 获取信息,技术熟练。(10分) 搜集资料,针对性强。(20分) 筛选分析,整合到位。(25分) 观点明确,表述严谨。(25分) | ||||||
专题三 | 李白的孤独对其诗歌的影响 | ||||||
所需课时 | 2课时 | ||||||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 |||||||
首先,李白的孤独意识赋予他的诗歌以崇高感。以往的美学著作,往往把崇高感的产生,视为外在的物质世界(诸如对象体积之巨大,力量之强大,灾难之可怕等)作用于审美主体而产生的一种审美体验。其实崇高感的产生,既可以源于物质世界对审美主体的作用,亦可以来自人的精神力量对审美主体的作用。英国美学家李斯托威尔说:“崇高存在于精神上或物质上令人震撼的宏伟里面,它是稳定的,而不是捉摸不定的。它既包括我们赋之以崇高感的外界事物的庄严宏伟,也包括灵魂的高尚伟大。没有灵魂的高尚伟大,最高贵的艺术作品和自然都必定会永远暗淡无光。”上言李白的孤独意识赋予其作品的崇高感,即来自诗人的精神的力量。 同是孤独感,其心理机制却并不相同。有的是出于先驱者超前的意识,即世人常说的“伟大的孤独”;有的却由于性格的卑微、怯懦与颓唐;有的则因为性格的孤傲不群。李白的孤独大致近于后一种。他的孤独感,虽然也有思想意识不同于同时代人的心理落寞,如先行者鲁迅所咀嚼到的“吾行太远,孑然失其侣”的苦果;当然更不是弱小者缺乏自信的逃离、失败的颓唐、消极的自暴自弃。李白孤独意识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他那傲岸自负、尘视一切以及不为天地间一切所束缚的桀骜不驯的性格本身。 这种性格造成了他精神和行为上与社会的脱节,酿成了孤独的苦酒。就实质而言,李白的孤独意识是基于自我肯定心理机制的一种孤独意识。这种孤独意识,带给他的诗歌以卓然特立、矫然不群的性格力量,使我们感受到来自诗人孤傲的性格力量的崇高。“这种崇高感不是来自我们见到的情境,而是来自我们所体会到的力量。” 《将进酒》是李白诗中的名篇,一向以气势豪放名世,诗人以“长醉不复醒”的狂饮来排遣的“万古愁”,就是“古来圣贤皆寂寞”的孤独苦闷,也就是诗人政治上遭致放逐,奇才大志不为人理解的孤独之悲。诗中类似“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巨大情感冲击力,从根本上说,是来自诗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与自负,以及敝屣高贵、尘视一切的性格力量。正是这种性格力量与蔑视人才与个性的社会现实的激烈撞击,才产生了此诗河泻千里的情感冲击力。 所以读此诗,我们会感受到一种开阔、宏大、强烈的审美体验。这种审美体验,窃以为就是诗人孤傲的性格力量带给我们的崇高体验。 | |||||||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 |||||||
能掌握杜甫诗歌鉴赏的方法,会写赏析性的文章。 | |||||||
本专题问题设计 | 李白的孤独对其诗歌形成了那些重要影响 | ||||||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 |||||||
信息化资源 |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 ||||||
常规资源 | 课本,有关杜甫诗歌鉴赏的纸质书籍、文章 | ||||||
教学支撑环境 | 多媒体教室 | ||||||
其 他 | |||||||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 |||||||
活动一:李白的孤独对其诗歌形成了那些重要影响学生品读文本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传神的细节描写是如何表现其思想感情的? 学生自评。
| |||||||
教学评价(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杜诗表现手法的掌握及运用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正确,掌握到位。学以致用,运用灵活。参与积极,踊跃发言。精力专注,紧跟节奏。 2.赏析性文章 评价量表:学生自评、互评,师评 评价指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布局谋篇,逻辑性强。 认识深刻,材料丰富。用词贴切,评析得当。
|
- 语乐圈life
- 语文社区
-
- 关注公众号
- 优质资源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