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模拟试题第三套

群振 12月 7, 201401:24:27教材资料2,801阅读模式

如果需要打印,请下载word版。或者直接点击右上角的打印按钮。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分值150分,时间为150分钟。考生作答时,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将表达题填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座号等填涂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的指定位置。

2 答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和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填涂。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答题卡答题纸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乱涂乱抹,不随意改换题的位置。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否则加大卷面扣分力度。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梁思成先生在世的时候,曾经感慨:城市里到处是房子,而没有建筑。的确,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首先发现,和世界那么多号称国际化大都市相比,我们似乎最缺少的就是高楼大厦,于是,人配衣服马配鞍一般,我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的外观,于是便越来越倾心倾力地盖房子。城市建设仅仅沦为梁思成先生批评的住人的房子,恰恰淹没了人本身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主体性位置。

楼房可以是城市最为直接醒目的外观,重视它,也没什么错。但城市的本质从来都是人精神的外化。有多少不同的精神风貌,就会有多少不同的城市景观,并不只是豪华的外观所能够呈现的。人们经常称赞城市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正是对这种美的理想追求,使得城市成为了人的精神的载体,并得以艺术性的外化和升华。在现代化的行进途中,城市精神,或曰城市文化的体现,首先需要面对在城市建设中如此低劣而拥挤在一起的房子说不,而多建设一些富于艺术气质的建筑,如北京的“鸟巢”、上海的“东方明珠”、苏州贝聿铭新设计的博物馆等。

城市精神,或曰城市文化的另一方面体现,还应该在于城市管理的大气,它的眼界,它的以人为本,尤其对于下一代的关怀方面。毋庸讳言,我们许多城市的公共设施、公共交通和公共天地,并没有真正充分地为公众服务,不少公园的门票一涨再涨,博物馆更是绝少对儿童免费开放。城市之所以不能够完全听凭经济的管理,还需要文化的领引,就在于文化更有益于世道人心以及对下一代心灵的滋润。城市管理中所体现的公共关怀丰富细致,是一座城市精神与文化品质的提升与彰显。

城市精神与文化,最终要落实在人的身上,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品质与风貌。人与城市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不断提升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才能够不断提升城市的精神高度与文化的海拔线。说到底,重视城市精神的建设,其实关系着城市建设的最终归宿。  (《文汇报》)

1.下列关于“城市精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城市精神,首先需要面对在城市建设中低劣而拥挤在一起的房子说不。

B.城市精神还体现在它的眼界,它的以人为本,尤其对于下一代的关怀方面。

C.不断提升人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才能够不断提升城市的精神高度与文化的海拔线。

D.北京的“鸟巢”、上海的“东方明珠”等一些富于艺术气质的建筑不能代表城市精神。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梁思成先生感慨的城市里到处是房子,而没有建筑,是说城市建筑没有城市精神。

B.城市建设中有如此低劣而拥挤在一起的房子,就是说建筑质量低,规划不合理。

C.人们经常称赞城市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就是因为城市建筑流畅有精神美感。

D.城市公园和博物馆向公众尤其是向孩子们开放,是良好城市精神的体现。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梁先生所说我们似乎最缺少的就是高楼大厦,就是指城市建设缺少艺术性。

B.城市的本质从来不都是人精神的外化,因为人的喜好有相同和相似的地方

C.作者建议城市管理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多一些公共关怀,尤其是要给下一代多一些心灵的滋润。

D.越重视城市精神建设,城市就越有风格品位和艺术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①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扼塞②,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

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守巴蜀,镇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酇侯,所食邑多。群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战,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祖曰:“诸君知猎乎?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兽耳,功狗也。至于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承受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于是乃令萧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佐军,则上心悦。”相国从其计,高祖乃大喜。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节选《史记·萧相国世家》)

[注]①律令:法令。图书,实为图籍文书的省称。②扼塞:险要难行的军事要地。

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王引兵东定三秦        引:带领         B.汉王数失军遁去       数:数落

C.何素不与曹参相能        能:和睦         D.臣死不恨矣           恨:遗憾

5.以下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萧何作为丞相尽忠本职的一组是(      )(3分)

① 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② 镇抚谕告,使给军食

③ 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                ④ 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

⑤ 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当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城大肆抢掠财宝的时候,萧何却独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收走了秦的律令图书,为汉王朝治理关中地区提供了详备的文献资料。

B.刘邦对群臣争功很生气,他完全否定了将领们“被坚执锐”“攻城略地”的功绩,认为他不过是一群“能得走兽”的“功狗”罢了。

C.汉王平定陈豨叛乱之后,回到京城,认为萧何诛杀淮阴侯有功,授予萧何相国的官职。

D.萧何在临终前主动力荐韩信及曹参,表现了他的远见和大度。

7.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滕王阁序》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3分)

译文:                                                                                                                  

(2)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4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灞上秋居   (唐)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8.诗歌的首联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5分)

9.“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一联值得玩味,请你作简要赏析。(6分)

10.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6分)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此是春来第一声。

A.落红满地乳鸦啼                      B.柳梢听得黄鹂语

C.春山一路鸟空啼                      D.楼阁新成花欲语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龙虎斗

陈玉兰

 民国初期,保定府直隶督军曹锟六十大寿,传令:全城各戏班比试,得头名者进宅唱堂会。一时间,各路英雄风起云涌,杀得天昏地暗,最后,剩秦、袁两家决一雌雄。

总督府门前有两支大旗杆,直插云霄,一旗飘着国民党青天白日旗,一旗飘着总督府五色督军条旗。据传,旗杆从无人敢攀,旗杆顶只有侠盗燕子李三常去栖息。

曹锟手下传令:两班主徒手攀大旗杆,谁先到顶,扯起大旗为赢。

秦班主心里掂量着,那五色督军条旗,曹锟视为命根子,昭示自己的权利、气势,如神位般供奉,现正竞选大总统,动其大旗,岂有好果子吃?便犹豫迟迟未动。袁班主一旁讥笑:戏班四五十人的饭口不管?秦班主咬牙跺脚,心一狠,揣上脑袋拼条活路。

两人各立了生死状,搓两阄,一为青天白日旗,一为五色督军条旗,抓哪阄,攀哪旗。秦班主记不得念了多少遍阿弥陀佛,闭眼一抓,战战兢兢半天才敢打开,竟是青天白日旗,心里一阵窃喜,苍天有眼,佑我不死,平时连树都不敢上的秦班主,竟不知哪来的邪劲,“噌噌噌”如猴子般蹿到旗杆顶。低头一看,袁班主并没有动静,站在旗杆下,扬扬手,高喊一声,后会有期,掉头便走,离了古城门,扬长而去。

秦班主赢了这场比武,得了重金,自然成了曹锟府的常客。自此,眼睛长到脑袋顶,一般人眼里夹都不夹,话音自是鼻子里哼出。但他每每想起袁班主,便觉愧对。

一日,一个年轻人来到秦家班,叫板秦班主。秦班主见他人高马大,膀阔腰圆,好一副人才,似曾相识,便有几分喜欢。秦班主不曾理他,任他叫骂。不曾想,年轻人拿秦班主对他的迁就,当软弱可欺,竟放出话来,缩进乌龟壳不出来,徒有其名,怕了不成?秦班主当下血冲脑门,撕旗迎战。

全城人闻此消息,把二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据说,保定军校傅作义将军也在人群中。

但见秦班主一身夜行装束,裹了腿脚;乌黑平头,透着干净利索;头顶十八只青花瓷碗,最上面一只盛满了水,把二胡立于腰间,拉满弓弦,开弓有声,如万马奔腾,似瀑布飞溅,气势滂沱,头顶碗中的水一滴未溢,功夫了得!

年轻人嘴角泛起一抹笑。轻轻拉动手中二胡,如诉如泣,竟是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但见年轻人席地而坐,挽起裤腿,脱掉鞋子,,一只脚夹起胡弦,一只脚夹紧弓子,双脚拉起二胡,弓弦和一,上下翻动,或高或低,或张或弛。秦班主见他技艺十分娴熟,心说这人倒有些本事,又见年轻人双手撑地,双脚离地,头朝下拿起大顶,却仍用双脚把二胡拉得山响。秦班主似觉一股杀气逼来,连打几个冷战。忽见年轻人仍用双手撑地,双脚拉着二胡,稳稳绕场一周,二胡声越发悠扬嘹亮。

这就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江湖神仙脚!

寂静中一声惊呼,雷鸣般掌声刺破青天,铜板如冰雹飞向年轻人。

秦班主猛见年轻人脚心一朵紫梅花,分外刺眼,忽地想起,袁班主脚心与此一模一样,那句“后会有期”,霎时如雷贯耳,只觉内心如翻江倒海一般。

年轻人走到秦班主跟前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当年我爹是有名的“猴爬杆”,而且,曹锟已私下应允我爹唱堂会,所抓两阄都为青天白日旗,曹锟意在激起各戏班互斗,为他大寿烘托气氛。我爹不忍,解散戏班,后奔延安抗日剧团,在战斗中牺牲。今儿,我特来为父明志。说着把整整一口袋铜子递给了秦班主。

秦班主羞愧泪流:年轻人,请留步,我有话请教。

那年,一九四九年,阳光分外灿烂,两戏班合二为一,就是古城剧团前身。

    (节选自《小说界》2012年第6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龙虎斗”既指当年为大寿堂会,秦、袁两家班主展开的生死对决,也指后来秦班主与年轻人的精彩比武。

B.文中“旗杆从无人敢攀,旗杆顶只有侠盗燕子李三常去栖息”一句,既写出了旗杆之高,也为下文秦、袁二人攀顶扯旗的比武做铺垫。

C.为了给自己的大寿烘托气氛,直隶督军曹锟传令:两班主徒手攀大旗杆,谁先到顶,扯起大旗为赢。这足见其是个贪图权势之人。

D.秦班主赢了比武后,“眼睛长到脑袋顶,但他每每想起袁班主,便觉愧对”,这表明秦班主虽志得意满,但内心对技高一筹却主动退让的袁班主抱有愧疚。

E.年轻人寻到秦班主,跟他叫板比武,不是为钱而来,如将比试所得的铜子递给秦班主,而是为了炫艺而来,如亮出江湖神仙脚。

(2)小说第9段对秦班主的功夫作了细致的描写,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6分)

                                    

                                    

 

(3)秦班主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这篇小说,谁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四、语言文字运用(2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 )
 

A.修葺(qì)

B.怵然(sh)

C.凝睇(tì)

D.巨擘(b)

 

踯躅(chí)

水裔(yì )

扁舟(biǎn)

鸾鸟(luán)

 

迤逦(yí)

回眸(mó)

碣石(jié)

砧木(zhē)

 

肤如凝脂(zhǐ)

天崩地坼(ch)

云栈萦纡(zhàn)

切中肯綮(zhòn)

1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      )

A.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B.“我爸李刚”的宣言里,何尝不是充斥着令人浮想联篇的意味?“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爸是李刚”——这话太值得权力监管部门玩味了。

C.郑宇列举实例,借以说明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是在宏扬中华传统价值观点,“不能用西方的‘挈约’取代‘谦让’,用‘自我’取代‘宽容’,用‘经济理性’取代‘爱的回报’。”

D.《蜀相》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偭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

14.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高考越考越细,为迎合高考,一部分教师也越教越碎,其后果是肢解一篇完整的美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B.巴南区,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异彩纷呈,巴南人们甚至把“下里巴人”山歌唱到了央视大舞台。

C.记者坦言:“内地政府越来越透明,很多场合下,官员应对记者游刃有余,不抗拒。”

D.从《小山回家》开始,那个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在我看来,贾樟柯更像一个时代的摄影师,每次都精心地选择视角,拍出他认为最值得关注的局部。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医生建议易过敏的人在春季应当晒太阳,已经痊愈的日光性皮炎,季节性皮炎病人,要注意尽量避免晒太阳,不要使用香皂和碱性化妆品。

B.近日国际黄金价格再次出现波动,截至上周末,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最高点已达290美元以上。

C.一个人从一些甜美的回忆中得到某种难以言传的慰藉和欢乐,恐怕不亚于地质学家和历史学家追溯某个王朝的兴衰史和自然界的演化所得到的乐趣。

D.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整合并均衡教育资源,真正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平等、优质的教育。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春天到野外踏青,除了可以_______外,还可以___________。那娇艳欲滴的朵朵桃花,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清风轻轻吹过,带走了缭绕的雾气,_________,一下子变得清晰明媚起来,__________不由使人想到“东风吹开花千树,占断春光惟此花”的诗句。

①看到自然秀美的景色  ②感觉桃花簇拥的美妙快感  ③在迷蒙的烟雾中亭亭玉立

④像是一个害羞的少女  ⑤点染胭脂的春桃          ⑥桃花的笑脸

A.①②④③⑥⑤    B. ②①③④⑥⑤     C. ①②④③⑤⑥     D. ②①④③⑤⑥

1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董卓为诱吕布降,赐之金甲锦袍和赤兔马。吕布见利忘义,夜里提刀径入丁原帐中,砍下他的首级,投了董卓,拜董卓为义父,董卓封他都亭侯。

B.曹操逃回陈留后,散尽家资,招募义兵,并发檄文号召天下共讨董卓。诸侯群起响应,推曹操为盟主,征讨董卓。

C.曹操急攻徐州。陶谦三次要将徐州让给前相助的刘备,但刘备终是推脱。后陶谦以手指心而死,徐州军民拥立刘备,刘备乃统管徐州。

D.张飞守徐州时醉酒并鞭打吕布之岳父曹豹,曹豹差人写信给吕布。吕布派兵与曹豹里应外合攻占了徐州,张飞只好携了刘备的家眷而逃。

E.汉献帝逃往洛阳后,曹操赶往保驾,迎汉献帝于许都,大权独揽。与此同时,孙策以玉玺为抵押,借得袁术兵马,杀回江东开创基业。

四、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年轻人站在悬崖边痛不欲生。一位老者走过来问他遇到了什么麻烦。年轻人满脸忧伤地回答:“我不如别人活得有价值,我感到很自卑。”老者微笑着说:“一块金子和一块泥土,谁该自卑?” 年轻人刚要回答,老者接着说:“如果给你一粒种子,去培养生命,金子和泥土谁更有价值?”年轻人恍然大悟,道谢离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套题的参考答案,请点击下载

继续阅读
  • 语乐圈life
  • 语文社区
  • weinxin
  • 关注公众号
  • 优质资源
  • weinxin
  • 本文由 发表于 12月 7, 201401:24:27
  • 除非特殊声明,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
小说答案 教材资料

小说答案

【小说专题训练——历史小说】 (2022·山东潍坊·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飞翔的故事》 李浩 事实上,自从被囚禁的那一天起,安乐县公刘禅没有一时一刻不在暗暗“遥望”他曾经的蜀...
新高考成语填空必会成语分类汇编! 教材资料

新高考成语填空必会成语分类汇编!

一、描写处境困难  战胜挫折取得胜利 1.哀兵必胜: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哀”是悲愤、悲壮之意,不可理解为“悲痛、悲哀” 2.安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