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的思考与尝试(二)

群振 10月 21, 201509:05:16教学心得4,871阅读模式

五、阅读与写作不分家

1.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一方阳光》王鼎钧,其中有母亲这样的话:只要你争气、成器,即使忘了我,我也不怪你。你同意母亲这样说吗?答案选择,境界自有高下。但这位母亲应该算作伟大,但不能算作崇高,因为她所有的奉献都只是局限于自己的孩子。

还有,一篇作文题目,学校开展了一次校服设计比赛活动,结果学生设计出一款样式新颖,色彩亮丽的校服,此设计得到全校学生的一致好评。结果家长不愿意了,说学生穿上这样的校服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学习,这样,校长就犯了难,请你写一封信,说服校长采用这套校服或者不采用这套校服。
学生的选择也能看出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想到商纣王和妲己酒海肉林的紫醉金迷的奢侈生活。想到杨澜采访已经获得诺贝尔奖的丁肇中,如果再让他选择一次人生,他还会不会远渡重洋,求取学问?结果他说他不会,因为家里没有劳动力,他在家里就可以大大减少父母的操劳,父亲也不会去世很早。这也是一种境界。

再例如洛阳才子贾谊,苏轼《贾谊论》:“ 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

2. 跟古文大家学习写作。

我们可以用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包含的元素谈议论文:

有理——讲道理——使人服——以理服人

有据——使人信——事实胜于雄辩

议论文者,有理有据也。诗以言志,文以载道。下面以《师说》和《伶官传序》为例,谈一谈议论文的写作。大凡古文无非是起承转合四个环节,只是在具体操作上有有变通罢了。就像《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起),黄河入海流(承)。欲穷千里目(转),更上一层楼(合)。作文要开宗明义,选材要典型,注意详略结合,比如司马迁《报任安书》: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高二评出十大平俗论据,不允许用。比如,周恩来这个论据,可以再往前想一步,想到别人,可以替代,当然,熟例子也可一笔带过。

六、以科学精神指导高三学习

1. 核心是思维能力

能力即联系,联即联想,类比或对比, 系即抓住。学生要具备迁移和表达能力,当然首先要有知识、能力储备,我现在上课80%的课文不用带课本上课,成语多做,病句少做,学生的薄弱环节, 可以利用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或者38套任意资料,五个题一组,做上几组就能见效。

对于第一题小阅读,不用做太多的题,掌握三点,一,回溯原文,二,比较差异,三,合理推理。(忠于原文)

另外,可以采用学生讲题,学生出题,四五个,十来个,就行。讲练结合。

2. 积累练习题

多年积累的题例,在高考20天左右的时间里,把三年积累下的题例温习一遍,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回忆起以前的知识点,取得最好的考试效果。就像教官,我做给你看,你再做给我看,我再做给你看……教室以静、雅为主。

㈠对于补写句子这种题型,关键是要把握语脉

具体列举2015——2012四年的这种考试题型。

具体的答题思路是:

一、追踪文段思路,把握主旨

二、细察语意语脉,逻辑推理

三、注意语言标志,合理推理

四、利用文段中的关键词作为基本材料。

㈡作为老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精选——选题要典型——老师见识

多练——多做自提高——学生视野

多做20道题,成绩自提高。

缩写,续写如何备考?

一、知道知道考什么——内容

二、知道怎么考——形式

三、知道考多深——难度

四、已经考什么,还可能考什么。——走向

三尺讲台连天下,一方黑板写春秋。

诗歌鉴赏,仿写可拿满分。

㈢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小说:环境、人物、情节

人物:正面、侧面,肖像、心理、语言、动作。

《军魂》: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对比;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反衬。对于现代文阅读,要做到一下几点:

一、提高阅读质量——读懂文章

二、提高审题素质——找对思路

三、增加思考角度——要点全面

四、提高表达水平——学会修改

做题的关键是:角度——用词——修改,在这几个环节中,修改语言表达至关重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练就我手这写我心的能力。一般来讲,一种类型的题,反复练15道,就能很好的应对高考。

小说《独腿人生》罗伟章,先看题,再阅读文本,边阅读边思考,随时标记体现人物性格的关键词,例如:立即——守信,提醒在前一站下车——关心他人,只有一条腿——照应题目。挣生活,笑了两声——顽强抗争,与人为善。

另外,《洗碑》《怀念老陆》(冯骥才)(散文)《生长在历史中的青藤》(散文)《那边的中国人》(柏杨)高一高二重积累,其实考试与课本的联系紧密,应当重视。

㈣高考前最后两周科学做法:不再在学校上课,回到家里,自由悟,主要是翻看积累的错题本,教师印发的资料以及以前做过的试题。

继续阅读
  • 语乐圈life
  • 语文社区
  • weinxin
  • 关注公众号
  • 优质资源
  • weinxin
  • 本文由 发表于 10月 21, 201509:05:16
  • 除非特殊声明,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
写给高二15班同学的一封短信 教学心得

写给高二15班同学的一封短信

——开学前,致即将返校的你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虽然未曾谋面,但一想起我将要和可爱你们一起渡过两年不平凡的岁月,我就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于是写下来一些可能不太完美的话和你们共勉! 开学了,不必焦虑...
庠序之教解释梳理 教学心得

庠序之教解释梳理

关于孟子作品《寡人之于国也》中“庠序之教”两类学校的解释人教版教材与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不同。经过梳理,教材的解释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