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广东卷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在许多人眼里,美术馆一直是阳春白雪的代名词,是少数有艺术造诣的人出入的地方,里面陈列的通常是看不太懂的作品。但如果你到台湾的美术馆去转转,你一定不会失望。台湾的美术馆数量众多,有大有小,风格迥异。其中规模最大的两处是新北市的朱铭美术馆和台中市的“台湾美术馆”。置身其中,你会发现那里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物品,而是像站立在你身边懂你的知心朋友。
A.阳春白雪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能力层级E。
今年的命题思路与2012年大致相同,继续采用一个语段集中考查四个词语(成语)的使用的形式,考查的词语为两个成语、两个词语,符合高中学生现阶段的语言运用实际。
A项“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后用来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B项“通常”意为一般,惯常。C项“迥异”,指迥然不同,完全 不同。以上三项均合乎语境。D项“高高在上”,谓所处极高,泛指地位高;后常用来形容领导者脱离群众,不深入实际。句中用来指“艺术作品”,使用对象不恰 当。
二、江西卷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家庭的
(2)那个时候的中国,社会动荡,经济秩序极为混乱,物价
(3)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全体职工都
A.熏陶
C.熏陶
【答案】C。
【解析】熏陶——人的思想行为因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熏染——人的思想和生活习惯逐渐受到影响(多指不良的)。扶摇直上——扶摇: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青云直上——青云:指青天;直上:直线上升。指迅速升到很高的地位。
三、辽宁卷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爸爸工资不高,妈妈没有稳定的工作,生活拮据,但他们兄弟二人都很懂事,让枣推梨,关系融洽,很受邻居们喜爱。
B. 他潜心于文字学研究,身居书斋十多年,焚膏继晷,颇下了一番“头悬梁锥刺股”的功夫,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C. 小李考虑问题总是出于公心,勇担责任,从不患得患失,所以在这个有着十年奋斗历程的团队中威望很高。
D. 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答案】13、D(3分)A项让枣推梨: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爱。此成语涉及典故,想必大家应该知道“融四岁,能让梨”吧,由此即可推知。B项焚膏继晷:点燃灯烛来接替 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C项患得患失:对于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D项登高自卑:登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 入深。不能误用为看见高山觉得自己很渺小。
四、山东卷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C.老王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如坐春风,夜不成寐。
答案:B。分析:A、侧目: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此处用来形容人们欣赏的状态是不对的;C、如坐春风: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D、鼎足而立: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不能用二者之间。
此题学生易误认为“其间”一词应为“期间”,“其间”与“期间”都表示在某段时间里面或某个时期中间,其中“其间”也可以理解为“那段时间里、那个时期中”,但“其间”一词可以单独充当表示时间的状语,而“期间”不能单独充当时间状语,使用时它的前面必须添加修饰语。
五、四川卷
3.一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现代自然科学
(2)在芦山地震灾难面前,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
(3)从此以后,黑格尔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每当要出现
【答案】3.B不止:①【动】连续不停。②【副】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不但;不仅。“不止”与“不只”区别:“不止”感觉上与数量有关。“止”有终止的意思,到此为止,后面就没有了。“不只”有连接性,不只是这样,而且还那样。
无坚不摧 :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摧毁。坚不可摧:坚:坚固;摧:摧毁,破坏。非常坚固,不可摧毁。
自以为是:为:认为;是:对;正确。自己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自行其是:自己认为对的就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六、浙江卷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倒金字塔形的“421”家庭结构使得居家养老陷入困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又不够完善,以至中国养老问题日趋严重。
B.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C.面对河水严重污染的现状,大学生自愿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满怀热诚地进行生态环境调查,积极宣传环保理念。
D.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也有一些作品粗制滥造,令人不忍卒读。
【答案】3. A. 正确,以至:一直到,表范围、程度、时间等延伸和发展,一般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浅到深。语境中表达“到的程度”B望文生义。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C近义词误用。“热诚”应改为“热情”。D误用对象。不忍卒读: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七、重庆卷
2.下列词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终于有充足的时间做早就计划做的事情了,却东摸摸西触触,有意无意的延宕,如果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反复出现这种情形,我们就有理由为他担忧了。
B. 就是这种敢为人先、喜欢挑战的精神,一直支持着她坚持不懈,不断创新,才让我们看到了她如此惊艳的技艺。
C.这种全方位的恶性竞争,只可能产生彻底的赢家和输家。而那些赢家也可能因为谙熟各种潜规则而变成蝇营狗苟的功利主义者。
D. 他的创作风格似乎很难言说,清丽、典雅、豪放、幽默都不足以概括。在当今文坛上,他的创作可谓独树一帜。
【答案】B.B项,“惊艳”,惊讶女性的美艳,不合语境;A项,“延宕”,拖延;C项,“蝇营狗苟”,比喻为了追逐名利,不择手段,象苍蝇一样飞来飞去,象狗一样的不识羞耻;D项,“独树一帜”,谓单独树立一面旗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
八、天津卷
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恰当的一组是
长期以来,人们把图书馆当成“知识宝库”,当成“知识殿堂”,似乎对图书馆_________有加,然而,“宝库”和“殿堂”虽好,但它们离普通百姓很 远,甚至很遥远,普通百姓往往_______。一些人从不进图书馆,恐怕同这种心态不无关系,图书馆_________“宝库”“殿堂”,______ “知识公园”。
A.崇敬 望而生畏 不仅是 而且是
B.尊崇 望而生畏 不应是 而应是
C.崇敬 敬而远之 不应是 而应是
D.尊崇 敬而远之 不仅是 而且是
【答案】 C【解析】崇敬:推崇尊敬。一般指对人和事物的敬仰。尊崇:庄严高大,用以形容庙宇、宫阙等建筑。根据语境选“崇敬”。望而生畏:看见了就害怕。敬而远之: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根据语境选“敬而远之”。最后两处应用“不应是”“而应是”
九、新课标Ⅰ卷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
B.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
C.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石火,让小余心头淤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起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
D.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答案】B 分析 A.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属于褒贬颠倒。B.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符合语境。C.电光石火:比喻瞬息即逝的事物。属于对象误用。D.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属于对象误用,逻辑错误。
十、全国Ⅱ卷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荆山之巅的大禹雕像头戴栉风沐雨的斗笠,手握开山挖河的神锸,脚踏兴风作浪的蛟龙,再现了他与洪水搏斗的雄姿。
B.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C.最后几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小家电生产企业加速整合,目前只剩下五六家分庭抗礼,占据了全省60%的市场份额。
D.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显然与句意不符,同时这个词语不能作 定语。风姿绰约: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这里形容梅兰芳是可以的,因为她扮演的是旦角。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 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与语境不符。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句意是说其傲慢,显然不当。
十一、江苏卷
2.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 南辕北辙
C. 南辕北辙
【答案】B 试题分析:⑴句,“欣赏……,却忽略了……”这一具体的语境,就应选择“买椟还珠”,其意思为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⑵句“不管我们在……哪一条路上行走,最终都必然……相逢”,可知应选“殊途同归”,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而“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⑶如履薄冰,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如临深渊,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前者侧重谨慎,后者侧重戒心。
十二、安徽卷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随着全社会对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深入解读,“幸福感”“幸福指数”毋庸置疑地成为民生改善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话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
B.《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首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美食类纪录片,片中由近距离拍摄呈现出的各类食材的纹理构造,带给观众焕然一新的审美感受。
C.如今,视觉文化方兴未艾,在这图像和文本相互转换、相互模仿、共同存在的现实善下,图文关系正在成为中外学者共同关注的跨学科研究热点。
D.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答案】A
【解析】A项,毋庸置疑:毋庸,不必。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符 合语境。B项,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用“耳目一新”更恰当。C项,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多形容 新事物正在蓬勃发展。视觉艺术不是新生事物,可用“如火如荼”。D项,亡羊补牢:羊因为羊圈的空缺被狼掉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除了问题以后 想办法补救,可用防止继续受损失。可用“未雨绸缪”。
十三、福建卷
17、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威尼斯是一座摇曳多姿的城市。泻湖里梦幻般流动的水波
A、荡漾
C、簇拥
【答案】B 分析:“荡漾”一词用于漂浮在水面上的事物,和前文“城市”不搭配,所以第一个空格选择“簇拥”比较合适。“变幻莫测”是指变化很多,不能预料。比喻变化得又多又快,使人不可捉摸,无法分辨。和前文“梦幻”一词互相呼应。“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极多,程度比“变幻莫测”轻一些。第三个空格根据“增添另一番风情”可以和“风格迥异” 的霓裳呼应,如果用“出人意料”就没有照应句子了。
十四、湖北卷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宋人画雪常不用铅粉,
②因为睡不着,打开窗帘,遥望夜空,
A.而是
B.总是
C.却是
D.只是
【答案】D.第一空与不相照应,第二空注意一层层,第三空星汉指银河,星云指天体,第四空薄雾对应朦胧
十五广、东卷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答案】 D,
十六、大纲卷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在桂林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和美的亲情历历在目。
B.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虑。
C.沉迷网络使小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幸亏父母及时发现,并不断求全责备,他才戒掉了网瘾。
D.他在晚会上出神入化的近景魔术表演,不仅令无数观众惊叹不已,还引发了魔术道具的热销。
答案【D】试题分析:A项,“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眼前。可用于指眼前情景,也可用于对往事的回忆。与“温馨”和“亲情”不搭配。B项,“处心积虑”指千方百计地盘算,贬义词。此处为贬义褒用。C项,“求全责备”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此处望文生义。D项,“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十七、北京卷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文学艺术创造来源于生活,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创作而形成的。
②一辆运载盐酸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侧翻事故,交通、消防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出事现场,并做出了紧急。
③保险丝是电路安全的报警器,当电路里的电流超过允许值时,保险丝就会,从而切断电源,保障线路和电器的安全。
A.原形 处置 融化 B.原型 处治 融化
C.原型 处置 熔化 D.原形 处治 熔化
【答案】 C分析:原型是指文学创作中所依据的生活原始模型;原形是指拆穿伪装后的本来面目;融化专指冰化成水,其他的固态化成液态为熔化。
- 语乐圈life
- 语文社区
-
- 关注公众号
- 优质资源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