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在微信公众号“趣味语文网”底部发送“假期”可查看最新及全部文章!类似的文章两天左右发布一篇,为了避免打扰大家,我可能不再通过校信通提醒,也不在微信群里提醒,请多查看本网,或者通过微信公众号查看最新文章。家长朋友如果有什么意见和好的建议,请在本页底部留言,或者在微信公众号里留言。如有条件请您积极参与下面的阅读和写作活动,谢谢!
一、《假期作业(七)》点拨
(一)点拨
1. 《假期作业(七)》P24“双基自助”10
这个题以前做过的,这次要好好研究一下。
(二)纠错
1. 《假期作业(七)》P23“课本回眸”三、1.
王永相传 应该是“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指枉驾,用,以,存,问候。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
(三)“开心阅读”(一)《赢在假期》P25《韩凭妻》原文及译文
原文: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 宋康王:战国末年宋国国君。名偃,耽于酒色,在位47年。舍人:官职名。战国时及汉初,王公大臣左右皆有舍人,类似门客。
- 论:定罪。城旦:一种苦刑,受刑者白天防备敌寇,夜晚筑城。文中指去城外作劳役。
- 缪:同“谬”,缪其辞,此指使语句的含义隐晦曲折。
- 淫淫:久雨不止的样子。这里比喻愁思的深长。
- 当:正照着。此句说对着太阳发誓,表示决心自杀。
- 既而:不久之后。
- 示左右:给左右的人看。
- 莫:没有人。
- 死志:死的决心。
- 俄而:不久。
- 阴腐其衣:暗地里使自己的衣服腐蚀。
- 投台:从高台跳下自杀。
- 揽:拉。
- 衣不中手:衣服经不住手拉拽。因已阴腐其衣的缘故。
- 遗书:留言。带:衣带。
- 弗:不。
- 里人:韩凭夫妇同里之人。
- 冢(zhǒng):坟墓。
- 宿昔:一个夜晚。指很短的时间。
- 盈抱:双臂搂不住。盈,超过。
- 屈体相就:指树的枝干弯曲相靠拢。就,靠近。
- 错:交错。
- 号:称为。
- 睢阳:宋国都城,今河南省商丘市。
- 歌谣:《彤管集》:“韩凭为宋康王舍人,妻何氏美,王欲之,捕舍人筑青陵之台。何氏作《乌鹊歌》以见志:‘南山有乌,北山张罗,乌自高飞,罗当奈何!乌鹊双飞,不乐凤凰;妾是庶人,不乐宋王。’遂自缢。”所说歌谣,可能是指这一类而言。
白话译文
宋康王的舍人韩凭,娶了何姓人家的女儿做妻子,何氏长得很美,被宋康王夺过去占有了。韩凭心怀怨恨,宋康王把他囚禁起来,并定罪判韩凭服城旦这种苦刑。韩妻何氏暗中送信给韩凭,故意使语句的含义曲折隐晦,信中说:“久雨不止,河大水深,太阳照见我的心。”不久宋康王得到这封信,把信给亲信臣子看,亲信臣子中没有人能解释信中的意思。大臣苏贺回答说:“久雨而不止,是说心中愁思不止;河大水深,是指长期两人不得往来;太阳照见心,是内心已经确定死的决心。”不久韩凭就自杀了。
韩妻于是暗中使自己的衣服朽烂。有一天,宋康王和何氏一起登上高台,韩妻何氏于是从台上往下跳自杀;宋康王的随从想拉住她,因为衣服已经朽烂,经不住手拉,何氏跳下去摔死了。韩妻何氏在衣带上写下的遗书说:“宋康王希望我顺利地活着,我却希望顺利地死去。请把我的尸骨赐给韩凭,让我们两人合葬在一起。”
宋康王大怒,没有理睬韩妻何氏的请求,让韩凭夫妇同乡之人埋葬他们,让他们的坟墓遥遥相望。宋康王说:“你们夫妇二人,恩恩爱爱,没有终结。假如你们二人能使坟墓合起来,那我就不再阻挡你们。”就在一夜之间,有两棵大梓树分别从两座坟墓的顶端长出来。不到十天就长得有一抱粗。两棵树树干弯曲,互相靠近,根在地下相交,树枝在上面交错。又有一雌一雄两只鸳鸯,长时在树上栖息,早晚都不离开,交颈悲鸣,凄惨的声音感人动情。宋国人都为这叫声而悲哀,于是称这种树为相思树。相思的说法,就从这儿开始。南方人说这种鸳鸯鸟就是韩凭夫妇精魂变成的。
现在睢阳有韩凭城。有关韩妻何氏的传说、歌谣,至今还在流传。
来自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F%A9%E5%87%AD%E5%A4%AB%E5%A6%87/7468648?fr=aladdin&fromid=15857536&fromtitle=%E9%9F%A9%E5%87%AD%E5%A6%BB
二、“烧钱培训”是资本在绑架亲情
来源:澎湃新闻
英文1.2万元;逻辑数学1.4万元;舞蹈7000元;看图说话1.1万元;绘画6000元……一年各类补课就要5万元。贴出这份补习账单的母亲感慨:“养的不是孩子,是台碎钞机”。
这种“烧钱式”培训受到了央媒的关注。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在北京,小学四年级、五年级的学生中,有92%报读过各种补习班。有教育专家就指出“关键在于小升初没有统一考试,大家才会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所谓‘大比拼’趋之若鹜。”
课外辅导、兴趣班正在从之前的“自选动作”,成为都市家庭的“标配”,畸高的收费也正在成为不能承受之重。需要上这么多的补习班吗?补习班需要这么贵吗?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80后的父辈50后当中,高中生就算是高学历,大学生就算是“全知全能”了,80后小时候没得到父辈的课外辅导,的确是因为他们真的不懂;但是,现在80后的大学学历很普及了,为什么还是让外人给孩子辅导呢?为什么本应该是家庭的陪伴时间,被生生割裂成孩子在教室里补习,父母在走廊里用手机打游戏、追剧?
其中原因很复杂,但目前突出的问题是资本的诱导,塑造了“非学不行,只能到培训机构学”的消费场景和幻象,使70后、80后父母陷入严重的焦虑和畸形的攀比当中,结果,花钱买一个所谓“心安”。这是一种资本对于人的异化,把两代人之间亲情异化为对培训消费的疯狂追逐,形成了“单向度的人”,只能通过疯狂的消费来表达对孩子爱,让爱的物化,对亲情的亵渎。
的确,中国社会面临社会公平的焦虑,“寒门难出贵子”“阶层滑落”屡屡引发社会热议。但是,很明显,“阶层鄙视链”“有钱人家的孩子比你更努力”等极端言论,乃至“想不到,这就是小学一年级的数学题”等耸动题目,就是出自一些“亲子号”“培训号”,他们这些言论绑架社会、制造消费恐慌,对社会公平问题火上浇油。
按这些教育资本构建的“神话”,你得逼着学龄前儿童认识上千个汉字;小小年龄就得学会“等量代换”的所谓“思维能力”。他们会把看图说话、拼音、认字包装得异常“专业”,似乎家长不能胜任,达到高沽值的目的,诱发畸形消费。这更像是一些民营学校、民营机构的精心合谋。
儿童,特别学龄前儿童,更需要的是家长陪伴、习惯养成、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而不是陷入应试技巧无穷尽的操练。社会不应被培训资本绑架。
三、下面是阅读,我在“网易公开课”里挑选了适合高中生观看的《水浒传》专题讲座。
微信请长按识别下面二维码观看:
注意!如果用手机,请用wifi播放本视频,千万不要使用手机流量,不然您将面临高额费用!另外,如果是手机微信,请在点击右上角,选择“在浏览器打开”,才能通过点击播放视频!
四、新闻讨论话题
日盼夜盼,67岁的何奶奶盼来了孩子们的暑假,原本这个时候,她的孙子会来她这里度过,但这次,9岁的孙子却闹别扭,就是不肯来何奶奶家。
原来,孙子竟是因为奶奶家没有WiFi和智能手机,实在是“太无聊了”,何奶奶对此很伤心费解,自己会讲故事会唱歌还做得一手美食,到底输在了哪里?
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点击这里提交你的文章:点击提交
注:注册本站,通过QQ或者新浪微博登录本网后,在提交文章时就可以避免输入繁琐的资料,还可以查看个人的一些测试数据,点击此处登录:通过QQ或者新浪微博登录 点击此处注册:注册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