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大擂台 0 投票, 0 平均值 1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竞赛试卷(三)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竞赛试卷,共20道选择题,每次随机抽取8道题,可以反复练习。 1 / 81.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荫:庇荫,庇护。封建时代官僚的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封赏。“封妻荫子”中的“荫”就是此意。 B. 再拜,指第二次拜,古代隆重的礼节。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 C. 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D. 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为经,按年、月、日来编撰、记述历史的一种方式。如《春秋》《资治通鉴》等就是编年体史书。 B项,“指第二次拜”错,再拜,指拜两次。故选B。B项,“指第二次拜”错,再拜,指拜两次。故选B。2 / 82.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春秋时期,一辆兵车,4匹马,配甲士3人,步卒72人,后勤25人,共计100人,称一乘。 B. 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祭祀在古代是大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C. 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20岁的人。 D. 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 C项,“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错,应该是“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故选C。C项,“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错,应该是“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故选C。3 / 83.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冠军,冠军将军。本指列于诸军之首。今常指体育运动等竞赛中的第一名。 B. 宰相,古代辅佐君王掌管国事的最高长官的通称。通常和丞相的职位相当。 C. 封事,密封的奏章。古时朝廷下达诏书,为防有泄露,用皂囊封缄,故称。 D. 逊位,也称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 C项,“古时朝廷下达诏书”错,是臣下上奏事情,为防有泄露,用皂囊封缄。故选C。C项,“古时朝廷下达诏书”错,是臣下上奏事情,为防有泄露,用皂囊封缄。故选C。4 / 84. 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元杂剧剧本由“唱”、“白”、“科”三部分构成。元杂剧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一出曲目为一本,一本一般包括四折一楔子,由女主角演唱的叫“旦本”,男主角演唱的叫“末本” B. “下车”指官员初到任;“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 C. 公车,官府的马车。古代臣民上书或被征召,都由官府的马车接送。 D. 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的官员以及禁卫。 C项,“公车,官府的马车……都由官府的马车接送”错误,“公车”是汉代官署名,负责接待臣民,非接送臣民。故选C。C项,“公车,官府的马车……都由官府的马车接送”错误,“公车”是汉代官署名,负责接待臣民,非接送臣民。故选C。5 / 85.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三纲”是封建时代的一种道德规范,后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禁锢人们思想的封建教义。 B. 在古代,“亲戚”中的“亲”主要指(族)内亲,“戚”指外亲。 C. 宰相指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其中宰是辅助、相是主宰的意思。 D. 礼部,为六部之一,主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务,长官为礼部尚书,副长官为侍郎。 C项,“宰是辅助、相是主宰的意思”错误,宰指主宰,相指辅助。故选C。C项,“宰是辅助、相是主宰的意思”错误,宰指主宰,相指辅助。故选C。6 / 8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巡按,巡按御史的简称,是监察御史赴各地的巡视者,负责考核吏治、审理大案等。 B. 受禅,是古代王朝更迭时,无血缘关系的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C. 流民,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指到处流浪、无所事事的人。 D. 赠,既指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也指古代皇帝对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 C项,“到处流浪、无所事事的人”错误,流民指因自然灾害或战乱而流亡在外,生活没有着落的人。故选C。C项,“到处流浪、无所事事的人”错误,流民指因自然灾害或战乱而流亡在外,生活没有着落的人。故选C。7 / 87.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府,三公官署,属中央一级的机构。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B. 两千石,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因其官秩为二千石,故以“二千石”代称。 C. “役”的本义是服兵役,戍守边疆。如《归去来兮辞》中的“既自以心为形役”的“役”就是它的本义。 D. 君侯,秦汉时称列侯而为丞相的官员。汉以后,用为对达官贵人的敬称。 C项,“‘既自以心为形役’的‘役’就是它的本义”错误,“既自以心为形役”的“役”是“役使,奴役”的意思。故选C。C项,“‘既自以心为形役’的‘役’就是它的本义”错误,“既自以心为形役”的“役”是“役使,奴役”的意思。故选C。8 / 88.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人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 B. 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C. 宦官,也指太监,是中国古代京城既为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也为一品二品官员服务的官员。 D. 参军,官名“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中的参军蒋琬,后来其范围逐渐扩大,如文中的中兵参军。 C项,“是中国古代京城既为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也为一品二品官员服务的官员”说法错误,应是“宦官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故选C。C项,“是中国古代京城既为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也为一品二品官员服务的官员”说法错误,应是“宦官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故选C。你的成绩是平均成绩是 25% 0% 重新测验 请您对试题质量点评 发送反馈 楚 河 汉 界 2 投票, 5 平均值 6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竞赛试卷(三)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竞赛试卷,共20道选择题,每次随机抽取8道题,可以反复练习。 1 / 81. 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我国古代,“河北、河南”多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江表”是指长江以南地区,“江左”是指江东,“淮左”是指宋时的淮南东路。 B. “劾”指揭发罪状,“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劾死”指冒死弹劾。 C. “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D. “避讳”指的遇到与君主、尊长的名相同的文字就采用某种办法回避,主要分为“国讳”与“家讳”,“庄襄王名子楚,讳之故言荆也”将“楚”为“荆”即为“国讳”。 B项,“‘劾死’指冒死弹劾”错误,劾死指判决死罪。故选B。B项,“‘劾死’指冒死弹劾”错误,劾死指判决死罪。故选B。2 / 82.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冠军,冠军将军。本指列于诸军之首。今常指体育运动等竞赛中的第一名。 B. 宰相,古代辅佐君王掌管国事的最高长官的通称。通常和丞相的职位相当。 C. 封事,密封的奏章。古时朝廷下达诏书,为防有泄露,用皂囊封缄,故称。 D. 逊位,也称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 C项,“古时朝廷下达诏书”错,是臣下上奏事情,为防有泄露,用皂囊封缄。故选C。C项,“古时朝廷下达诏书”错,是臣下上奏事情,为防有泄露,用皂囊封缄。故选C。3 / 83. 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癸巳、戊戌都指年份。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形成天干地支纪年法。 B. 微服,是指为隐藏身份、避人耳口而改换成平民的服装,古代专指帝王私访。 C. 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 行辈,即排行和辈分。儒家文化强调论资排辈,汉族重宗族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 B项,“古代专指帝王私访”错误,还包括有身份的官吏。故选B。B项,“古代专指帝王私访”错误,还包括有身份的官吏。故选B。4 / 84.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刺史,古代官职名,汉武帝时在全国分设十三部(州),每部(州)设置刺史一人,巡行郡县,“刺”有检核问事之意。 B. 臣请就汤镬: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镬,古代的一种刑具。 C. 祠部是东晋时设的以祠部尚书为主官、掌祭祀之事的官署。朝代不同,其主官有不同的称呼,管辖的部门也有所不同。 D. 天子射上林中:上林,即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西汉司马相如曾作《上林赋》。 B项,“镬,古代的一种刑具”错误,镬,不是古代的一种刑具,如大盆,用以煮食物的铁器。故选B。B项,“镬,古代的一种刑具”错误,镬,不是古代的一种刑具,如大盆,用以煮食物的铁器。故选B。5 / 85.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丁”可表示顺序第四,也是天干第四位。它意思还很多,如“人丁兴旺”中“丁”指人口,“壮丁”中“丁”指成年男子,“丁忧”中“丁”是遭逢、碰到的意思等等。“庖丁解牛”中“丁”是厨师的名。 B. 三辅,指西汉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其所辖地区也称三辅,《后汉书•张衡传》“游于三辅”中,“三辅”意为后者。 C. 太祖,谥号称谓。谥号是古代皇帝、大臣、贵族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的称号。 D. 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帝王召见群臣时,都面向南而坐,因此南面指帝王之位。后泛指居尊位或官位。 C项,“太祖,谥号称谓”错误,太祖,指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故太祖是庙号,不是谥号。故选C。C项,“太祖,谥号称谓”错误,太祖,指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故太祖是庙号,不是谥号。故选C。6 / 86. 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释褐,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古代官员分七品十八级。 B. 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C. 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是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的官署。 D. “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A项,“七品十八级”错,应为“九品十八级”。故选A。A项,“七品十八级”错,应为“九品十八级”。故选A。7 / 87.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府,三公官署,属中央一级的机构。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B. 两千石,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因其官秩为二千石,故以“二千石”代称。 C. “役”的本义是服兵役,戍守边疆。如《归去来兮辞》中的“既自以心为形役”的“役”就是它的本义。 D. 君侯,秦汉时称列侯而为丞相的官员。汉以后,用为对达官贵人的敬称。 C项,“‘既自以心为形役’的‘役’就是它的本义”错误,“既自以心为形役”的“役”是“役使,奴役”的意思。故选C。C项,“‘既自以心为形役’的‘役’就是它的本义”错误,“既自以心为形役”的“役”是“役使,奴役”的意思。故选C。8 / 8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巡按,巡按御史的简称,是监察御史赴各地的巡视者,负责考核吏治、审理大案等。 B. 受禅,是古代王朝更迭时,无血缘关系的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C. 流民,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指到处流浪、无所事事的人。 D. 赠,既指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也指古代皇帝对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 C项,“到处流浪、无所事事的人”错误,流民指因自然灾害或战乱而流亡在外,生活没有着落的人。故选C。C项,“到处流浪、无所事事的人”错误,流民指因自然灾害或战乱而流亡在外,生活没有着落的人。故选C。你的成绩是平均成绩是 69% 0% 重新测验 请您对试题质量点评 发送反馈 *******************************************************************************************************************************************期末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