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诗文集训》:
古诗文集训(一)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韩休,京兆长安人。父大智,洛州司功参军,其兄大敏,仕武后为凤阁舍人。梁州都督李行褒为部人告变,诏大敏鞫治。或曰:“行褒诸李近属,后意欲去之,无列其冤,恐累公。”大敏曰;“岂顾身枉人以死乎?”至则验出之。后怒,遣御史覆按,卒杀行褒,而大敏赐死于家。
休工文辞,举贤良。玄宗在东宫,令条对国政,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判主爵员外郎。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出为虢州刺史。虢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税厩刍,休请均赋它郡。中书令张说曰:“免虢而与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休复执论,吏白恐忤宰相意,休曰:“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 虽得罪,所甘心焉。”讫如休请。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部侍郎,知制诰。迁尚书右丞。侍中裴光庭卒,帝敕萧嵩举所以代者,嵩称休志行,遂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休直方不务进趋,既为相,天下翕然宜之。万年尉李美玉有罪,帝将放岭南。休曰:“尉小官,犯非大恶。今朝廷有大奸,请得先治。金吾大将军程伯献恃恩而贪,室宅舆马僭法度,臣请先伯献,后美玉。”帝不许,休固争曰:“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帝不能夺。大率坚正类此。初,嵩以休柔易,故荐之。休临事或折正嵩,嵩不能平。宋璟闻之曰:“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嵩宽博多可,休峭鲠,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帝尝猎苑中,或大张乐,稍过差,必视左右曰:“韩休知否?”已而疏辄至。尝引鉴,默不乐。左右曰:“自韩休入朝,陛下无一日欢,何自戚戚,不逐去之?”帝曰:“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 吾用休,社稷计耳。”后以工部尚书罢。迁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子。卒,年六十八,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忠。宝应元年,赠太子太师。
(节选自《新唐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
B.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
C.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
D.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凤阁舍人:官名,即中书舍人。唐武则天时称中书省为凤阁,中书舍人即称“凤阁舍人”。
B.乙科:古代考试科目的第二等级。明清科举中,称“举人”为“乙科”,进士为“甲科”。
C.东西京:文中的东京指今天的开封,是当时经济的中心,历史上有“神都”之称;西京指长安。
D.敕:在古代往往与皇权联系在一起,皇帝自上命下的诏书就被称为“敕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休出任虢州刺史时一心为民,不顾下属的劝告向宰相张说提出均赋他郡的请求。
B.萧嵩举荐韩休为相,后韩休认为大将军程伯献使李美玉犯罪,应先惩伯献后美玉。
C.萧嵩因在政事上受到韩休反驳纠正而不满,宋壕得知后称赞韩休这样做是仁者之勇。
D.皇帝曾在苑中打猎时大设音乐,可是稍微超过限度,韩休就会上奏议劝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怒,遣御史覆按,卒杀行褒,而大敏赐死于家。(5分)
(2)初,嵩以休柔易,故荐之。休临事或折正嵩,嵩不能平。(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赠钱征君①少阳
李白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秉烛惟须饮,投竿也未迟。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注】①征君:不应朝廷征辟的隐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写诗人在风光明媚、景色优美的暮春时节独自饮酒的场景,营造了恬淡娴静的隐居氛围。
B.颔联语带双关,既说春光将尽,又暗示二人余日无多。“各”字突出了钱少阳两鬓斑白,人至暮年。
C.颈联写典型的隐居生活,其中前句化用“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带有一种无可奈何、不得已避世饮酒的感怀。
D.尾联反用吕尚渭水垂钓而遇文王的典故,收束全诗,在对钱征君才能称颂的同时,又对他不遇于时的遭遇略感惋惜。
15.本诗在结构安排上颇为精巧,请结合全诗分析颈联在结构安排上的巧妙之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蓄势.
说书人 师陀
我第一次看见说书人是在这个小城里。
在城隍庙月台下面,他放一张断腿板桌,前面和两旁,放几条板凳。他是个中年人,穿一件蓝布长衫,脸很黄很瘦。他有一把折扇——黑色的扇面已经不见了,一块惊堂木——又叫做醒木,一个收钱用的小笸箩,这便是他的一切。他的声音不高,并且时常咳嗽,但是很清楚,有时候他要学鲁智深大吼,喽啰们呐喊。他用折扇打、刺、砍、劈,说到关节处把惊堂木一拍,听书的每次给他一个或两个制钱。
说书无疑是一种贱业。说书人,一个世人特准的撒谎家! 而我却被迷住了。
他从傍晚直说到天黑,一会儿定更炮响过,接着是寺院里的大钟,再接着,鼓楼上的云牌。当这些声音一个跟着一个以它们宏大的为人熟悉的声调响过之后,摊肆全被收去,庙里安静下来,在黑暗中只有说书人和他的听客。这时候,还有什么是比这更令人感动的? 当一切曾使我欢喜和苦痛的全随了岁月暗淡了,只有那些被吹嘘和根本不曾存在过的人物,直到现在还在我昏暗的记忆中出现。跟这些人物一起出现的,还有在夜色模糊中玉墀四周的石栏,一直冲上去的殿角,在空中飞翔的蝙蝠。
时光悄悄地过去,说书人所有的仍旧是那把破折扇,那块惊堂木,那个收钱用的小笸箩。我每次到这小城里来第一个总想到他。他比先前更黄更瘦;他的长衫变成了灰绿色;他咳嗽,并且吐血。间或他仍旧吼,但是比先前更衰弱。听书的也由每次一个或两个制钱给他增加到三个,后来五个,再后来制钱绝迹,每次给他一个铜元。
“再请八个,一个馒头的钱。还有六个;还剩四个;只剩三个了,哪位一动手就够了。”时常将收到的钱数一下,他叹息日子艰难,让客人另外给他增加。
他的老听客慢慢减少了,年老的一个跟着一个死了;年少的都长成大人,他们有了大人的职务,再不然他们到外乡去,离开了这个小城。
最近一次我到这小城里来,我到城隍庙里(城隍庙早已改成俱乐部),在月台下面,原来说书人放桌子的地方停着一个卖汤的。我感到一阵失望,城隍庙原先我们看来多么热闹,现在又如何荒凉。
“说书的还没有来吗?”我忍不住问。
卖汤的说:“他正害病,好几天没有来了。”
第二天,我正在城外漫不经意走着,一副灵柩从后面赶上来,我停在路旁让他们过去。他们是两个扛手,另外跟着个拿铁铲的。
“你们抬的是谁?”
“说书的。”他们中间有人回答。
“说书的死了?”
他们大概认为我的话没有意思,全不作声。
“他怎么死的?”因此我接着问。
“吐血。”
“吐血还说书吗?”
“可不,让他别说了,他硬去,还要穿着那件长衫,要脸啊。”
“他家里人呢?”
“他压根儿没有家。大家集了一点铜元,好歹听了他这么多年书。”
他们顺着大路到郊野上去。我跟在他们后面。这所谓灵柩,其实只是一卷用绳子捆着的芦席,说书人的脚从席子里露出来,不住随着扛手的步骤摆动,他的破长衫的一角直垂到地上,一路上扫着路上的浮土。
我们全不说话。埋葬的人不久便越过一个土坡,在乱葬岗上停下来了。就在这里,他们在荒冢中间掘了个坑,然后把说书人放下去,将泥土送下去。
“现在你好到地下去了,带着你的书。”当他们把说书人放下去时候,内中有一位嘲弄地说。
我在旁边看着,毫不动弹地站着。一点不错,说书人,现在你的确应该带着你的书到地下去了,可是你可曾想到你向这个沉闷的世界吹进一股生气,在人类的平凡生活中,你另外创造一个世人永不可企及的,一个侠义勇敢的天地吗? 郊野上只剩下我一个人了。这是怎么回事? 十字坡现在在哪里? 小商河在哪里? 我抬头望望前面,这个小城的城外多荒凉啊!
一九四二年一月三日(节选自《果园城记》)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说书人外貌、动作方面的细节的多次变化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再现说书人身体每况愈下,生活也愈见落魄的过程。
B.说书人在生命垂危时还在说书,作者对说书人执着的精神和自尊自爱的品质无比赞美。
C.作者用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于说书人技艺高超,结局却如此悲惨的痛惜,也感慨说书虽能带给人快乐,但它毕竟是个低贱的职业,说书人是撒谎家。
D.作者遗憾说书人创造的美好世界渐被遗忘,为传统文化精神失去活力,显得荒凉破败感到痛惜。
8.请赏析小说中的画线部分是如何巧妙地表现说书人说书的魅力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师陀说:“我的短篇小说有一部分像散文,我的散文又往往像小说,我自己称之为四不像。”请谈谈本文的散文化的特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身处互联网时代,面对海量信息,光是____________式的浅阅读远远不够。能够引发读者思考的深度阅读,( )。对此,作家们往往采取____________的阅读方式,以接近深读状态。比如,王安忆每天浏览十万字不在话下,笑谈自己“泡在文字里才能喂饱”;毕飞宇则以“把玩古董”的心态细读作品妙处,好的作品一下午品读四五页心里就“美得不行”。我们或许天赋异禀,成为过目不忘的读者,却无法天生成为____________的读者。觉察文字中复杂含混的意义,感受文本中细腻逶迤的美,都需要后天勤学苦练。法国作家梭罗在经典著作《瓦尔登湖》中说过:“读书需要训练,就如同运动员所接受的训练那样,而且,人们差不多要终其一生,追求这个目标。”如果说有的阅读只是为了简单的功利,那么真正的阅读“不是那种用奢逸麻痹我们、让更高贵的感官一直沉睡的阅读,而是必须踮起脚尖、用我们最警觉和清醒的时间去进行的阅读”。对此,学者们____________地谈到,拥有海量信息的自媒体时代,往往抓取或推送的仅是跟个体兴趣相关的“窄化”资讯。通过经典人文阅读,使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切他人,突破资讯隔膜。恰如土耳其作家帕慕克曾宣称,通过阅读小说,他在年轻的时候学会了认真对待生活。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避重就轻 截然不同 明察秋毫 殊途同归
B.浮光掠影 大相径庭 明察秋毫 不约而同
C.避重就轻 大相径庭 洞若观火 殊途同归
D.浮光掠影 截然不同 洞若观火 不约而同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核心指标是高质量的阅读,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
B.是高质量阅读的核心指标,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
C.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核心指标是高质量的阅读
D.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是高质量阅读的核心指标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通过经典人文阅读,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突破资讯隔膜,多理解关切他人。
B.通过经典人文阅读,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切他人,突破资讯隔膜。
C.通过经典人文阅读,突破资讯隔膜,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切他人。
D.通过经典人文阅读,使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突破资讯隔膜,多理解关切他人。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着陆器,顾名思义,它最重要的任务就是 ① 。可别小看这个“软着陆”,对于着陆器来说,这可是一道“鬼门关”。事实上,在月球上实现软着陆是探月工程中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那么, ② ? 首先,月球几乎没有大气,因此无法采用气动减速的方法着陆;其次,着陆器要凭自己的“本事”完成软着陆过程;另外,着陆器要具备在着陆时自主探测、判断、识别月面地形的能力。着陆前,着陆器需要具有足够的视野空间,以便在预定的着陆场范围内选择最佳的地点着陆。地点的选择不仅要保证着陆器自己不因着陆点地势斜度过大,或跌入月坑而倾倒,而且要保证着陆后探测仪器能获得任务所需的姿态。同时,着陆器还要有横向机动的能力, ③ ,以达到在适合的位置着陆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必修一小卷参考答案:
1.《烛之武退秦师》:
2.《荆轲刺秦王小卷答案》:
3.《鸿门宴小卷答案》: